四 教学过程设计

四 教学过程设计

(一)预学反馈

——预学展示,知人论世:

活动一:查阅作者背景,以及哲理散文的相关文学常识,并与同学分享。

1.学生展示:第一组同学上台展示作家严文井的相关知识,并带领大家了解爱猫作家严文井以及议论性散文的相关知识。(第一小组需分工明确,做好充足的展示准备。)

2.师生共读文井佳句:“无名的小花到底有自己的歌,自己的音乐。听了这样的歌,就是大理石,也会变得柔和。如果没有鸟啼蛙鸣,即使有最美妙的音乐,这个世界也会是寂寞单调。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

——预学测评,基础闯关:

活动二:第二小组同学在umu平台发布基础知识闯关习题。(题目类型:文学常识、字音字形、成语运用、语序语法。)其他同学预学本课基础知识,做笔记。

1.闯关练测:第二组同学根据本课的基础知识,在umu平台上发布选择题或判断题。学生现场闯关,完成即时闯关。

2.第二组同学根据题目的正确率进行现场答疑。

——预学交流,点赞互动:

活动三:阅读文章,用文章中的一两个句子证明自己读懂了课文标题的含义。

1.点赞互动:学生使用学习平板阅读其他同学的习作,并互动点赞,每人一票,限时3分钟。

2.学法分享:获得点赞最高的两位同学分享找到答案的方法。明确:分享的句子均为重点段落的中心句。

3.教师补充:“本课文体为哲理散文,特点是情与理交融,兼有议论文和散文的特点。哲理散文阅读可以根据标题找关键语句帮助理解文本。”

设计意图

通过预学展示活动让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本;提升学生信息搜索和展示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预学可促进生态学习共同体的巩固。让学生自己出题,引导其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学生互相出题,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预学交流活动则意在通过点赞互动促进生生碰撞,生生互学。

(二)课堂探究

——情景导入

1.创设情境。播放短视频。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严文井,听听他对生命有着怎样的解读。同学们已经预学过文章,谁来概括一下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请3位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3.生疑探究,如何更有条理地概括文章呢?

——自读文章,概括训练

1.教师布置探究任务:自读文章,用速读、跳读等方式找到各段落中心句,并用下列句式概括中心句,用“首先……进而…… 接着……最后……”这样的方式概括文章。

2.学生自读文章,完成概括训练,当堂发言。

3.师生交流明确:文章首先感慨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与不朽,接着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最后用美妙的哲理句点题。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在跳读时学生可通过找各段落中心句的方法梳理写作思路,再使用关联词进行更全面的概括。

4.补充背景资料,加深理解。教师补充:本文写于1942年。那个年代发生过很多事情,河南旱灾,大旱之后又遇蝗虫灾害。作家的眼光是非常锐利的,他看到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想到个体生命和永久的生命,才写下了这篇文章。

5.在1942年那样的年代,整个中国上下都笼罩着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引导学生回答:“悲凉的、悲伤的、恐怖的。”

设计意图

通过关联词概括的阅读训练,引导学生速读文章,找到段落中心句,理清行文思路;训练学生用关联词概括文章,在训练中让概括语言更加精准。补充背景资料,加深学生对作者心境的体会。

——品读文章,赏析表达

1.教师引导:文学就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本文的语言表达耐人寻味。老师邀请你们做品读师,根据你的理解,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以文章第2自然段为例,赏析表达之美。5分钟后上台汇报。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上台汇报。台下学生可点赞互动。必要时补充知识点,如观看视频,巩固学生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3.教师总结引导:

4.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解决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表达品读观点;让学生在小组间的互相分享中,学习交流;让学生在师生交流中提升品读审美,明确文本特点;在配乐诵读中感受。教师会准备一些赏析表达知识的微课,在学生提出疑问时使用。

——共读文章,感受生命的奇迹

1.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给课文标题《永久的生命》加一个符号,你会加感叹号,问号还是省略号? 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谈谈。

2.学生分享、回答。

设计意图

此时学生已经通过预学活动、自读概括、品读赏析、诵读感受对文章形成一定了解,通过对课题加标点符号的活动,让他们抒发对文章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慨,表达对主旨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我们通过阅读探索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我们通过实践探索生命的色彩与温度。通过严文井的文字,我们了解了生命的不朽与神奇,也感受了议论散文的魅力。今天同学们通过品读文章,通过概括感受了层次清晰的美,通过诵读感受到了修辞使用的美,通过品读感受到了夹叙夹议的表达之美,学习本课,我们在分享互动中品味作者对美的追求。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接触此类文章,在阅读中思考,在感悟中成长。

(四)课后练测

1.用课堂所学的赏析方法,赏析文章第3、4自然段。

2.用画画、诗歌或其他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

附件1 《永久的生命》课前预习案

附件2 《永久的生命》共读学案

附件1:

《永久的生命》课前预习案

【活动一】查阅作者背景以及哲理散文的相关文学常识,并与同学分享,第一小组当堂展示;

【活动二】梳理本课的生字难字,课堂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1.字音字形要注意的有:

2.词语意思要注意的有:

3.第二组同学出一道本课内的字音字形题目:

【活动三】阅读文章,用文章中的一两个句子证明自己读懂了课文标题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件2:

《永久的生命》共读学案

【活动一】查阅作者背景以及哲理散文的相关文学常识,并与同学分享。第一组同学上台展示作家严文井的相关知识,其他同学积累、做笔记。

笔记:作者及写作背景:

哲理散文的特点:

本文学到的阅读方法:

【活动二】打开学习平板完成基础知识闯关题。

【活动三】自读文本,完成下列填空。

本文首先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而歌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第2段的文章中有很多美妙的句子,请找到一两句你喜欢的表达美妙的语句进行赏析,与同学交流。

我赏析到的表达之美是:

【课后作业】

1.用课堂所学的赏析方法,赏析文章第3、4自然段。

2.用画画、诗歌或其他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