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反思教学设计

一 反思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认识和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内微粒关系与数量关系、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由于原子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因此本课题对于学生来说,抽象、远离生活经验。加之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是叙述性的,理论性强,而且教材中没有学生可以动手的探究性实验,显得枯燥而抽象。若按传统方法直接按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学生难免会觉得晦涩难懂,缺乏感性认识,不会对原子结构的知识产生兴趣。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重在借助模型、动画、形象化的语言等直观化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原子内部的微观结构。

刚上映的热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给了我灵感,我决定以《中国第一个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振奋人心的历史纪录片片段作为本节课的引入,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艰辛探索过程的化学史为新知的切入点,以“原子结构模型证据推理——原子结构模型认知——探讨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意义——制作原子模型”为课堂教学流程主线,是为明线,同时以“证据的收集与推理——建构微观粒子的认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隐线,在课堂上运用自制的教具、生动的图片、动画创设情境,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现出来。既让学生学到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又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甚至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上都同时渗透了相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