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问题与纠正

二 问题与纠正

1.老师讲得过多,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问题的时间不充足。根基教育,应当植根于基,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设问应更多地站在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来设置问题。老师有时催促学生,或急于总结答案。讨论时间不充分,必将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效果。学生的展示应该是相互交流、思考的结果,老师的点拨才更有针对性。

2.课堂生成性有待加强,构建基于生态的学习共同体。课堂的生成性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老师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这一点这节课是做得不够的,很多东西都是在老师的预设中进行。学生回答出现问题的地方正是学生易错的疑难困惑点,这也是课堂生成性的体现之一,此时应当由其他学生补充、纠错,真正做到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生态环境。

3.课堂参与度尚有欠缺,师生互动维度单一。对于展示部分只能体现几个小组代表,课堂互动部分教师点评较多,学生点评、生生互评较少。教学设计应该把知难生疑作为教学的起点,把学生的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教学活动来系统化地设计教学环节。师生、生生之间多维互动、共同探究才能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