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教学过程

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在大屏幕中播放电影《釜山行》的内容介绍,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单亲爸爸石宇与女儿秀安前往釜山乘坐KTX高速列车时,车上一位少女身上带的僵尸病毒开始肆虐,且不断扩散,使得列车顷刻间陷入灾难,面对猖獗的病毒和如洪水般涌现的感染者,列车上众人奋力反击的故事。

2.教师提问。在这一部电影中,有人性的善恶,有人们内心的恐惧,还有一群一群恐怖的丧尸。这些丧尸是怎么来的?

3.学生回应。“这些丧尸是被不明病毒感染的。”

4.引入主题。影片中的人被不明病毒感染了,变成了丧尸。实际上对付丧尸在游戏中我们很熟悉。对付不同的僵尸,你只用一种武器,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想要打通关,需要对各种僵尸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来对病毒进行一定的认识,看我们能不能打通关。

课堂观察

学生在观看电影片段的过程中兴致很高,被电影中的片段所吸引,电影中讲到众人奋力反击时,同学们甚是激动。

(二)预习反馈

1.教师展示预习情况。教师整理在umu学习平台中学生预习检测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以及课前预习中学生反馈的疑问,并在大屏幕上展示。

2.学生对照自身疑点。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根据自己在预习中产生的疑问,针对性地进行本课的学习。

课堂观察

在展示预习情况的过程中,学生有针对性地将自己的疑问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组织探究

——学习:病毒的发现

1.教师明确任务。根据《病毒的发现》视频,对病毒发现的过程进行归纳。

2.学生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在导学案上归纳病毒的发现过程。

3.学生上台展示。一位学生通过平板拍照上传,展示自己归纳的病毒发现过程,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课堂观察

由于视频像素不高,学生在大屏幕中观看稍显困难,导致个别学生不够专注,也有个别学生没有观看视频,直接根据教材描述进行归纳。

——合作学习:病毒的种类

1.教师诱导学习。联系上一环节视频内容,诱导学生思考,在病毒发现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进展影响巨大。科学家通过科学技术,可以观察到病毒的各种形态。

2.学生积极思考。联系已学知识,病毒的各种形态是否可以作为其分类依据?

3.教师组织学习。在学习平台终端向学生端推送六张不同类型病毒的图片,组织学生通过对比推送的资料进行合作学习。

4.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根据教师在平板中推送的病毒图片进行分类,直接标注在平板中,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分类依据。

5.学生分组展示。

小组1:“我们按照病毒的形状,把这六个病毒分为球状病毒、杆状病毒和蝌蚪状病毒。”

小组2:“我们按照它们生活的宿主,把它们分成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6.引导学生质疑。病毒根据寄主的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以及细菌病毒。关于病毒的分类,是否有其他的疑问?

7.学生个别回应。“病毒的分类方式是由所寄生的寄主决定的,而已经学习过的生物种类与病毒的种类数不匹配,是否存在真菌病毒?”

8.引导学生释疑。课后通过资料收集解答以上问题。

课堂观察

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学生在这节课上第一次单独使用平板,大部分学生在很认真思考,但有极少部分学生对平板很好奇,耽误了一些学习时间。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和小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在最后的环节,学生能提出“是否有真菌病毒”这一疑问也是意料之外的。

——自主探究:病毒的结构

1.教师展示图片。教师在大屏幕展示病毒结构的多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共同点。

2.学生独立探究。寻找多种病毒结构的共同点,进行归纳,写在导学案上。

3.教师探究视导。在学生独立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学生间进行探究视导,对学生出现的疑问及时引导。

4.学生展示交流。一位学生通过平板拍照上传,展示自己归纳的病毒发现过程,其他同学互相点评。

课堂观察

本环节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表示“病毒的结构”的方式上,学生并不局限于教师要求的“写”,更多学生会采取“画”的形式。

——合作探究:病毒的繁殖

1.创设生活情境。近期流感肆虐,我们周围有很多感冒发烧的情况出现。

2.引导学生思考。流感肆虐的原因是什么?

3.提供探究资源。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终端推送关于病毒繁殖的视频至学生端平板。

4.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在导学案中归纳病毒的繁殖过程,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5.组织学生展示。

小组1:“病毒的繁殖不是通过分裂,进入活细胞后利用它的原料,合成病毒需要的结构,组装后释放出来。”

小组2:“病毒在找到寄主细胞进行繁殖时,只有遗传物质进入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胞外。”

课堂观察

本环节探究难度较大,同时学生自主使用平板的时间更长,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制力。部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比较大的困难,进度较慢,课堂在此环节花费了很多的时间。

——学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播放图片。教师播放一组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图片。

2.学生总结。学生根据师生收集、整理的有关资料,总结出病毒与人类关系的两面性。

课堂观察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以及课前的资料收集,学生能辩证认识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

(四)盘点收获

1.教师展示课前疑问。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当中传播吗?如果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那么病毒是不是没有生命了?

病毒的结构和活细胞有什么不同?

病毒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有什么方法控制病毒?病毒如何进行预防?

2.学生思考回答。

课堂观察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教师展示预习疑问时,学生都能快速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