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不足之处
2025年08月11日
三 不足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本人认为在教学中有两点不足:
(一)探究与开放程度不足
本节课从严格意义上讲,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深入,知识的获取主要还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探究程度和体验感不足。本人最初的设计是:课前先让学生查找人类探索原子的结构的史料,感知前人认识原子的历程,课堂上让学生分享成果,交流心得体会。任务式的驱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并互相分享,这样会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更有课堂主人的归属感,而我在课堂上只是引导者和辅助者,利用动画和模型来补充,教学效果将会提高,课堂会更加活跃。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来得及让学生提前去完成这个任务,这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新课程倡导开放式教学,但这需要很多时间,做大量准备,本节课如何将自主学习与探究性过程更好地渗透呢?如何同时做到课堂的开放与高效两不误?这是我最大的困惑。
(二)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我重新去观看了录像,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我的课堂,才蓦然发现:我的声音在课堂中所占频率太高了!教师的话多了,那么学生的话就少了,学生很少主动交流和提出问题,这违背了我的初衷,使我倍感遗憾。质疑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要不慌不忙地静待,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多讨论与表达观点,才能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问题的火花,而这小小的火花是可以燎原的星火!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让学生在表达中被“看见”,在求疑中发展抽象思维。可教师要怎样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兴趣?我想,作为教师的我,应该要先做出改变,要相信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大合奏,而不是教师一人的独奏。教学中,“静待花开”将是我今后最大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