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生评价

一 学生评价

(一)优点

1.复习引入,承上启下。这节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练习等活动,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王同学认为:“老师的复习导入,让我很快进入到概率的世界,回忆起了七年级学过的《概率初步》的内容,而概率的思想,频率的计算方法都是学习接下来一章的基础。”

2.课前做试验,课堂巧应用。本节课前教师布置了学生独立试验的任务,让学生体验了数学活动的过程,感受了随机试验的不稳定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赵同学表示:“我觉得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很好,我们需要自己做抛掷30次硬币的试验,并记录结果,这样我们就经历了收集数据的过程,最后汇总到小组长处,课堂上又把全班同学的数据收集在一起,来计算频率,最后用频率估计概率,我见证了随着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来越稳定,最后稳定在一个数周围的现象,这个数就是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3.因学定教,注重课前预习。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朱同学认为:“老师很重视我们学习小组在预学中提出问题,并把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展示了出来,借助我们的问题来讲解重点,一方面让我们养成发现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让我感受到了预习的作用,还有和小组同学交流的重要性。”

4.设问巧妙,层层诱导。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很有启发性。张同学认为:“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设置了很多启发式的问题,也给了我们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锻炼了我们的思考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我们每个小组都有发言的机会,这也提升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用旧知巧铺垫,使新知水到渠成。课中一步试验过渡到两步试验,诱导学生想办法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胡同学认为:“老师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导我们总结出列举法,让我们意识到有些事件的概率是可以计算的,它的试验结果是有限的,可以把结果列举出来。比如说抛掷一枚硬币,有两个结果,正面朝上或是反面朝上,他们发生的可能性也是一样的,所以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是二分之一。同样的道理,抛掷两枚硬币,我们也可以把试验结果列举出来,进而求得概率。这时老师再提出画树状图和列表格,我们就很容易接受,新技能水到渠成,自然习得。”

(二)问题和建议

1.课堂节奏要紧凑。本节课在讨论环节耗费了大量时间,导致后面的限时训练时间很紧张。王同学认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再加上老师已经安排了我们提前预习,所以小组讨论的时间可以缩短,小组长统计组员试验结果的时间也可以在课前完成,这样我们做课后小测的时间就更充足了。”

2.设置小组加分环节。这节课有很多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加分环节,激励小组之间进行比拼,增强小组组员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