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漫漫课改路,花开别样红

后记:漫漫课改路,花开别样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红桂中学根基教育之“生态教学模式”,从最初的模式设计,到成立实验班、应用实验学科,再到全校研讨、推广,已二载有余。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红桂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逐步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2017年9月,凌志伟校长提出了“让根基教育为学生的优质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接着在2018年6月,根据红桂学生的学情,学校在李富贵博士的指引下,在多次研讨基础上,初步探索出了“一核四维多元”的生态教学模式,以期最大限度地更新教师理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

还记得,2018年9月20日,在凌志伟校长办公室第一次召开的研讨会,课改实验小组集体讨论《根基教育生态教学模式实验指导纲要》。凌校长对我们说,进行课堂革命,老师们会很苦会很累,课改之路会很曲折,但是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受益终生的。他眼中的坚定,让我们为之振奋。正是这次会议,确定了由初一(1)班作为课改实验班,周妍和周颖老师作为实验先锋教师,推行“一核四维多元”生态教学模式的实验。同时,也确定了学校的课堂革命分三步走的举措。先是“一核四维多元”模式的学习和宣传,接着是实验班模式的研讨和实践,再到最后向全校推广。

(图为2018年9月20日课改实验组成员在凌校 办公室参加课改研讨会)

(图为2019年9月周颖老师执教英语公开课)

两位年轻的周老师从初一(1)班着手开始课改实验。为了实现小组合作的高效运转,必须先建立学习共同体。周妍老师为此费尽心思,她成了班上学生的上门客,每周去学生家进行家访;又当起了团队建设师,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分组带学生去参观美术馆、科技馆,增强凝聚力。而周颖老师更是以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每一次研讨公开课前都是挑灯奋战,忙到凌晨。课改团队也经常是一开研讨会就把时间抛诸脑后。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9月13日,那天下午周颖老师和周妍老师分别执教了一节数学和英语研讨课,区教科院李富贵博士应学校邀请前来听课指导。课后,李富贵博士、李丹主任、李佳主任和两位周老师在学校一直研讨到深夜,而那天恰好是本应与家人团聚的中秋节。

正是一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稳步推进,学校开展的“生态教学模式”很快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展示出了成效。2019年7月,红桂中学被罗湖区教育局选为“课堂革命试验学校”之一,教师们感到光荣的同时,压力也紧接而至。为了更好地推进课改,学校制订了周密的行动计划:一是日日有设计。下发教学设计模板,要求全体教师按“一核四维多元”基本模式的要求,撰写教学设计。二是周周有晒课。全体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活动,校领导、中层干部、科组长率先上课,各科组全员每周在集体备课时间公开晒课。三是月月有培训。每月组织“课堂革命”专场培训——9月是教学设计撰写指导会,10 月为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研讨会,11月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题,12月重点落实“先学后教”。四是季季有比赛。第三季度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第四季度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根基教育好课堂”总决赛,邀请专家指导点评。五是期期有展示。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课堂革命”展示行动研究的成果,学校进行专项表彰奖励。

(图为凌志伟校长多次深入实验班听课,指导课改实践)

(图为2019年10月23日红桂中学与滨河中学初中部举行数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课改之路漫漫其修远兮,红桂中学集全校之力上下而求索。2019年9—12月,学校共开展了45节次公开研讨课,人人授课,人人听课,人人评课。2019年11月17日,红桂中学开展的课改实践也吸引了罗湖区责任督学20多位专家到学校调研,凌志伟校长关于“根基教育生态教学模式”的专题汇报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赞誉,曾纯真老师公开课中运用的“一核四维多元”生态教学模式,得到督学们高度认可,如督学们所评价,本节公开课充分体现“五度三性”,其中“五度”指的是高度、深度、温度、热度和效度,“三性”指的是自主探究性、示范性和探究性。

(图为曾纯珍老师在公开课上指导学生开展小组 合作)

(图为2019年10月开展的根基教育新课堂公开 课活动,全体教师参与听课,座无虚席)

2019年12月13日,在中国(深圳·罗湖)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现代化暨深圳教育先行示范论坛活动中,凌志伟校长应邀代表罗湖区课改实验校分享经验,在论坛上向全国教育同行介绍红桂中学根基教育“一核四维多元”生态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好评如潮。这次成功的经验交流意味着根基教育模式首次站在全国的舞台上,供更多的教育者借鉴和参考。

(图为凌志伟校长代表罗湖区课改实验校在粤港 澳大湾区教育论坛上发言)

(图为2019年12月红桂中学开展根基教育“一核四维多元”生态课堂展示活动)

紧接着在2019年12月18日,红桂中学开展根基教育“一核四维多元”生态课堂展示活动,邀请了区教科院李富贵博士和物理教研员谭振兴老师莅临指导。于丙震、林敏冬两位老师精彩呈现的根基教育“一核四维多元”好课堂,带给全校教师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活动中,涌现出很多红桂“课改新青年”、“课改骨干”和“探究学习”小明星。至此,随着实验班成绩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生态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更多教师的认可和家长的支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课改实验的步伐不曾停滞。“生态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一节节优质的全区在线公开课,受到罗湖区教研员和兄弟学校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就在疫情期间,本书的编委们不仅坚持开展线上教学,也在课改教研的阵地忙碌着,线上联络,线下研讨,争取一切时间对书稿进行最后的讨论和修改。

(两图为2020年4月24日,本书副主编李丹与编委们在周末时间返校修改书稿)

实践根基教育“生态教学模式”的两年里,红桂人惜寸阴、舍小我、爱钻研,全情投入“生态教学模式”校本实践的精神,犹令我感动。

最后衷心感谢凌志伟校长的教育大智慧与真情怀,感谢罗湖区教育局、罗湖区教科院的大力支持,感谢李富贵博士的悉心指导,感谢全体红桂教师的不懈努力,感谢编委们的字斟句酌,使得这本书得以问世。两年耕耘,初结硕果。这本书记录了红桂人在课改路上的探索故事和成长历程,是我们继续践行课堂革命的动力和底气,也将给予每个红桂人在课改之路上创新和奋斗的勇气。

根基教育“生态教学模式”是一盏灯,每位红桂人都是点灯者,让我们明白课堂,看清自己、照亮学生。在探索课改的路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闪着光,路还长,前方花更红!

深圳市红桂中学副校长 胡 婷

2020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