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思考与改进
本节课虽然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定的优化,教学效果可能更好。
(一)复习引入,题多拖沓
引入部分似乎有些拖沓,这样导致课堂头重脚轻,留给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时间自然少了一些。可考虑将复习导入的环节提前布置,一来继续培养同学们预习的习惯,二来课堂上可以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环节,为后面的“课后小测环节”预留出更充足的时间。
(二)“探”“展”环节任务要明确
本节课设置了大量的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及小组展示的环节,为了能高效地开展以上环节,提高小组合作的效能,应该在环节开始的时候分配好任务,给一个具体的活动指引,比如说在大屏幕上给出具体的讨论问题及其展示的流程。经常这样训练,学生的协同能力会提升,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小组围成一圈,代表同学代替小组。我们的愿景是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有所进步。
(三)课堂练测和课后小测要分层设置
本节课的课堂练测和课后小测没有分层布置,任务分配不明确,导致一些基础弱的同学跟不上,针对这种情形,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A、B、C3种等级题目或是必答题、选答题和附加题3种梯度的题目,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提高练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例题要板演,答题要规范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既有理论的部分,也有实践的模块,而实践的模块就是例题和课堂习题的教学。例题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和示范性,所以教学设计中除了选择、分析、研究和挖掘例题,还要在课堂上规范例题的书写,让例题起到示范作用。我的这节课,例题是通过试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环节得出结果的,也就是对例题做了深入的探究和挖掘,但最后例题的书写没有规范要求。没有老师或者是优秀作业的示范,会影响到学生后面的随堂练习的作答。这一节要求学生学会用树状图或是列表格求概率,很多习题都是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的,考虑到写下来的东西很多,可以在练习案中把几个简答题设置为填空题,把一些需要写的文字作为指引写在题目下面,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答题规则,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实施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
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有两个,第一个目标是用频率估计概率,第二个目标是会用树状图和表格求概率。第一个目标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达成效果较好,但第二个目标,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直接抛出树状图给学生,进行讲解,后面的表格学生也只是模仿,不能体现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教师取代了学生的角色,略掉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环节,这样的设计是与新课改理念不相符的。教师应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构建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