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生评价
(一)优点
1.课前生疑,课上释疑,符合教改理念。《字母表示数》预学案针对性强,并收集了学生的数据进行统计。范同学认为:“因为预学案中格式不规范的情况很普遍,廖老师设计的含字母式子的书写规范让我印象深刻,修正了自己的书写习惯。”
2.PPT制作精美,重难点突出。课堂教学预设充分,PPT内容对搭正方形一题多解讲解细致。范同学认为:“这节课的PPT设计精心,重难点一目了然,使同学们更容易抓住重难点。”沈同学认为:“从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进行引入,这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充分激发了我们学习新知的欲望。从永远也唱不完的儿歌中感受到,童年的儿歌中也有藏着数学规律。”赖同学认为:“我参与了拼正方形求边数的探究活动,感觉对规律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3.教具新颖,便于操作。自制的教具形式新颖,用文件袋装好提前分发给各小组,小组探究时搭配小黑板使用,便于操作和交流。陈同学认为:“廖老师所布置的活动和任务,利用小黑板、正方形工具和磁铁拼接正方形,探索100个正方形的边数,道具比较新颖。”廖同学认为:“上课的材料也准备得很齐全,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这些都使同学们更加了解这节课的主题。”
4.小组合作,踊跃交流。探究任务要求细致,学生容易理解,学生在探和展两个环节表现积极,踊跃交流。邱同学认为:“这节公开课,座位按照小组划分和安排,非常有利于开展小组的探究活动。”姚同学认为:“小组合作时,同学们都踊跃交流与思考,不仅带动独立思考,更促进组员之间的互相配合。老师会在课堂上走动,随时关注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到了规定的时间会请同学们上台,让同学们展示自己交流后的答案并解释,让同学能听到不同的答案,更加积极的思考讨论。”陈同学认为:“同学们都积极举手发言,老师充满激情地传授我们知识,整个课堂气氛格外融洽。在这节课里我学到了很多,当老师来到座位旁时,我对4种规律式的表达提出疑惑,老师耐心地为我解答,让我的解题技巧得到提升。”孙同学认为:“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小组的合作探究。在上课过程中,老师给了充足的机会让同学们发言,并耐心地听完我们的解题思路。”
5.及时给予学生正面反馈。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包含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倾听后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姚同学评价:“课堂按照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课堂任务。但因为同学们点评时准备仓促,难免有些紧张,老师也带领我们鼓励点评的同学。这节课我听到了不同的想法,有助于换位思考,并能把《字母表示数》学得透彻。”范同学评价:“课堂秩序井然,条理清晰,节奏恰到好处,同学们都能跟上老师的脚步。给予了同学们充足的机会发言,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耐心倾听,帮助同学们分析思路的对与错。廖老师的语言表达清晰,通俗易懂,能让同学们充分理解。”
(二)问题及建议
1.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增加吸引性。课堂保持同一个语调难免让人产生听觉疲劳,需要于重难点处着力,提升学生的关注度。沈同学建议:“建议老师在讲重点和难点的时候,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来调动我们的积极性。举一反三的类型题可以再增加一些,让优生有足够难的题目可以练习。”
2.给学生充分的感悟和消化的时间。知识内化成学生解题的技能需要时间的沉淀,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胡同学建议:“我觉得课中可以加入同学对这节课的感想这一环节,以便同学们反馈掌握的情况。”
3.考虑加入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结,梳理知识网络图。孙同学建议:“我觉得如果加上画思维导图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