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激活经验
1.回忆乘法法则。一名学生举手回答,另一名学生进行补充。
2.做除法想乘法。教师提问,口算,并说出你的计算依据。
(1)3×(?)=12 12÷3=____________;
(2)6×(?)=18 18÷6=____________;
(3)
(4)(?)×9=27 27÷9=____________;
(5)(?)×2=0 0÷2=____________。
课堂观察
绝大部分学生能很轻松地完成计算,学生也能总结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但理解上还不透彻。通过类比练习,学生现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问题引领,探究新知
——探究有理数除法法则一
1.教师提问。请学生思考(?)×(-3)= -12
2.交流展示。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发言。
3.设问引探。教师提问:商的符号与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商的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寻规律。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表格,观察、找规律,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发言。
5.类比归纳。结合学案给出的表格,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发现的结论。类比有理数乘法法则,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有理数除法法则一。
6.特值提示。教师请学生完成算式0÷5=______,0÷(-2)=______。提醒学生注意0不能做除数。
7.学生展示。学生举手发言,总结出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8.例题精讲。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第55页例1。以例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归纳计算的步骤,并帮助学生规范解题格式。
例1 计算:(1)(-15)÷(-3); (2)
(3)(-0.75)÷0.25______;(4);
9.自主练习。老师巡视指导,4名学生上台板书,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课堂观察
法则的归纳总结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很积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却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由于学生有课前预习,所以举手很踊跃,都想上台展示学习的成果。绝大部分学生会运用除法法则一进行计算。展示的同学在解第(4)小题时,已经用到了除法的法则二。
(三)限时训练,巩固提升
——探究有理数除法法则二
1.组织探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练习。
求倒数:的倒数是______;
的倒数是______;
的倒数是______。
2.思考展示。学生思考问题:负数的倒数如何求,完成学案。
三位同学分别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
3.计算探究。学生自主完成三组计算题。
(1)
(2)
(3)
4.教师提问。比较计算结果,你得到什么结论?
5.小组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找规律,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归纳出有理数除法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6.练习巩固。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第56页例2:
(1)(2)
多媒体课件展示随堂练习:
(1)(2)
(3)(-18)÷(-2); (4)
学生自主完成,组内互查纠错,老师巡视指导,4名学生板书。
课堂观察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3组计算式隐含的规律还是比较轻松的。组内合作交流比较充分。能够很快地总结出法则二,从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例题2的学习和随堂练习的巩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计算时先观察,选定法则后再计算,基本掌握了两个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用法。
(四)知识梳理,渗透思想
1.课堂总结。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哪些知识?
2.梳理所学。小组推选代表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3.引导升华。教师提问:结合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谈一谈本节课采用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法则一运用了类比的思想方法、法则二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课堂观察
学生通过前面的探究,对两个法则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识梳理环节能很顺畅地说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你争我夺,勇往直前
1.竞赛激趣。教师课件展示竞赛页面,不显示题目,只有题目等级编号。分3个难度设置了9道有理数除法计算题,不同难度的题目设置的分值不同。
2.小组参与。各小组派代表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积分比赛。
课堂观察
由于选题时只看得到序号看不见题目,学生要综合考虑是否能解答正确并得分,带有一定的神秘感。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