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点有两个,即密度与鉴别和密度与现象,前一个是本节的难点,后一个也是对密度知识的应用。本节知识比较零散,组织教学有难度,实验时间多,在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我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现象、与物质鉴别的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地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本节教学可按“探、展、讲、习”的框架进行设计:先通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激疑,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密度与现象难点,密度与物质鉴别是重点,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也是促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更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找到的例子并解释这些现象,进一步对这些实例按照各自牵扯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每个小组对自己收集到的例子进行分析,让学生能更充分地感受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课堂上发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不够熟练,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设计的问题较多,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我今后课改中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学生对于收集资料的这种作业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前对学生作业的检查时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按照要求搜集材料;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不足,搜集到的例子基本上都是自己没有见过的。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学生接触物理学习的最后一个章节,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要适度地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