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修订本)》简介
《中国思想史(修订本)》这本书是由.张岂之主编创作的,《中国思想史(修订本)》共有243章节
1
新 序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中对文化自信的内涵、重要意义作了论述。他说:“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
2
原 序
《中国思想史》是为高等院校中文、历史、教育、政治学等文科系的学生们编写的教材。1986年国家教委召开文科教材项目评审会,将《中国思想史》作为重点项目之一,并确定...
3
目录
目 录 新 序 原 序 第一编 先秦编 概 述 第一章 商周宗教思想 第一节 商代与西周的宗教思想 第二节 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 第三节 西周末年宗教思想的动摇 ...
4
第一编 先秦编
...
5
概 述
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代。公元前16世纪,黄河下游的商部落灭掉夏朝,建立起商朝。在商朝,以上帝为至上神的一元神宗教代替了祖先...
6
第一章 商周宗教思想
...
7
第一节 商代与西周的宗教思想
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代,从此开始传子的世袭制度。夏代国家是从父系氏族社会蜕变而来的。蜕变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世袭制度没有...
8
第二节 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
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是殷周宗教思想的重要部分,虽然它与社会思想纠结在一起,但主要内容属于自然观念,更多地受到当时科学知识的影响。 《尚书》的《甘誓》是一篇从夏代流...
9
第三节 西周末年宗教思想的动摇
宗教思想的动摇在周末的诗句中有明显的反映,怨天、骂天、恨天的诗句屡见不鲜: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小雅·雨无正》)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
10
第二章 春秋时代的思想
...
11
第一节 春秋时代思想的两重性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年)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商周以来形成的宗教思想发生动摇,卿大夫中一些较有远见、较能正视现实的人物企图摆脱传统的束缚,...
12
第二节 春秋时代的重人、重民思想
春秋时代前期,已出现很多重人轻神的言论。随国贤者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鲁臣申说:“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
13
第三节 阴阳五行说的发展
阴阳说与五行说结合是春秋时代阴阳五行学说发展的集中表现。早在伯阳父称阴阳五行为“天地之气”的言论中,就包含着天地对立观念的萌芽。春秋时代,人们在天地对立观念指导...
14
第四节 《孙武兵法》的军事思想
春秋末期,孙武的军事著作《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孙武兵法》开宗明义,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因素是:“道”——政治,...
15
第三章 孔子对古代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16
第一节 孔子与西周思想文化
孔子(前551—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先世是宋国贵族,曾祖父时宋国内乱,避难逃到鲁国。父亲叔梁纥做过鲁国的下级武...
17
第二节 孔子的仁、礼观念
孔子关于礼的言论相当多,他是拥护周礼的,但他所说的礼,在范围和含义上与西周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古代思想的改造。其一,孔子扩大了礼的适用范围。西周时代,“礼不下庶人...
18
第三节 孔子的文化观和教育思想
孔子毕生从事文化事业,不仅继承发展了三代文化,而且归纳出“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孔子继承了西周末以来的“和”“同”的范畴。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
第四章 墨子思想
...
20
第一节 墨子和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墨子(约前480—约前400年),名翟,鲁国人。手工业者出身,具有手工业生产技能,会制造器械,熟悉“农与工肆之人”的生活状况,自称“贱人”“北方鄙臣”。“墨子学...
21
第二节 墨子的“尚贤”“尚同”思想
墨子主张实行贤人政治。他认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尚贤下》)就是“贤良之士”。由“贤良之士”来治理国家,国家就能富裕,人...
22
第三节 墨子的“天志”“非命”思想
墨子继承了夏、商、周三代的宗教宇宙观,明确承认上帝、鬼神的存在和主宰作用。但是,上帝、鬼神意志的内容是什么,墨子的回答就与传统宗教思想不同了。传统宗教思想着重论...
23
第五章 《老子》的理论思维
...
24
第一节 老子和《老子》的“道”
《老子》这本书,也称为《道德经》《老子五千言》,是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 根据《史记》记载,《老子》一书的作者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
25
第二节 《老子》的“无为而治”
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卿士、诸侯把一切大事都办得很好,天子已经无事可做了。这是春秋时“无为而治”...
26
第三节 老子倡导“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老子》八章),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是至柔的、无为的,但它是真正无坚不摧的。 水的特征是向下,用现代汉语讲,上善若水就是眼睛向下,向着百姓,用...
27
第六章 孟子思想
...
28
第一节 孟子和孟子的“仁政”学说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相传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受业子思之门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是孔子的第四...
29
第二节 孟子的性善说和伦理思想
孟子提出性善论,在与告子“性无分于善不善”论争辩中,阐发了“性善”论。 生理本能是不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是孟子与告子争辩的一个要点。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
30
第三节 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
孟子把心、性与天命联系起来,沿着孔子的思路,发展改造殷周传统的天命思想,形成伦理化的世界观。他说: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