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派的主要著作及其版本

第二节 各学派的主要著作及其版本

隋唐五代时期有一批专门的思想学术著作,现提出以下一些书目或篇目供参考。

有关儒学方面的有:韩愈的《韩昌黎集》,收诗文杂著共七百篇,并目录合为四十一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其中《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原毁》《对禹问》《行难》和《争臣论》等篇宣传儒学的道统说和人性论等;《谏迎佛骨表》等阐述他的反佛观点;《答刘秀才论史书》《答陈生书》《送孟东野序》《与崔群书》等反映其天命思想。《韩昌黎集》的版本,宋代有朱熹、魏仲举和廖莹中校注本,明代有游居敬、蒋之翘校注本,以后各本多是这五种版本的反复刻排,近代又有马通伯的集校本。《四部丛刊》本流传最广。

李翱的《李文公集》,十八卷,收诗赋杂著一百零三篇。其中《复性书》《新原道自序》《学可进》等反映其儒学思想,《正传》《杂说》等阐述等级观点,《去佛斋》等是排佛言论。

《李文公集》的版本,有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成化本影印的《四部丛刊》本等。

有关佛学方面的主要资料,有宗密的《华严原人论》,这是论述儒学、佛学和道教“会通”的一篇文章,除收入《大藏经》卷四十五以外,另有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鸡园刻经处》本和《金陵刻经处》重刻本。

慧能的《坛经》,是慧能口述、由弟子法海汇编而成,一卷。多数版本分为十品,即行由、般若、疑问、定慧、坐禅、忏悔、机缘、顿渐、宣诏、咐嘱。其中《行由品》《宣诏品》《咐嘱品》等主要是介绍慧能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弟子们的遗嘱,《定慧品》是阐述无念、无相、无住等禅宗教义,《般若品》《疑问品》等是论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禅宗宗旨,《顿渐品》是介绍顿悟的修习方法,《坐禅品》《机缘品》等批评佛教的一些旧传统和仪式。

《坛经》的版本大体有四种:①敦煌写本。全名《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慧能的弟子法海集记,一卷。共五十七节,不分品目。这是最古的版本。②日本兴圣寺本。书名是《六祖坛经》,唐惠昕改编,三卷,十六门。这本书原由南宋绍兴(1131—1162年)时晁子健翻刻于蕲州,后流传日本,由兴圣寺重刻。③曹溪原本。全称《六祖大师法宝经曹溪原本》。不著撰人。一卷,十品。两万多字,比《敦煌写本》字数多一倍。有人认为,这就是宋代契高的改编本;也有人认为,此即是元代德异在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的刊印本。④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宗宝改编本。书名是《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十品。其中品目与前本不尽相同。这是常见的通行本。1944年“普慧大藏经刊行会”刊印以上四种版本的合编本。

《坛经》还收入《大藏经》卷四十八。另有齐鲁书社1981年版《坛经对勘》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郭朋《坛经校释》本。

神会的《语录》,胡适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根据巴黎国家图书馆和伦敦大英博物院藏敦煌残卷校写。四卷,共二万多字。卷一是有关禅宗教义、宗旨的问答,卷二和卷三是神会所著的《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卷四是《荷泽大师显宗记》。收入胡适校写的《神会和尚遗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30年版)。

道宣的《广弘明集》,三十卷,另有四十卷本并行于世。这本书是《弘明集》的续篇,但体例略有不同。《弘明集》不分篇目,本书则分为十篇:一归正,二辩惑,三佛德,四法义,五僧行,六慈济,七成功,八启福,九悔罪,十统归。每篇前各有序言,并收有若干辩论文章,把叙述、辩论和选辑三者合为一体。辑录从南北朝到唐代僧俗作者共130多人的论著,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资料。

《广弘明集》的版本,有三十卷本和四十卷本几种。三十卷本有吴惟明在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两《弘明集》合刻本等;四十卷本有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嘉兴藏本等。另有据吴氏刻本影印的《四部丛刊》本等。

有关道教方面的有:

司马承祯的《坐忘论》,分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篇,又附枢翼一篇。以宣传守静去欲为宗旨。《坐忘论》除收入《道藏》七百零四册、《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以外,另有明吴勉学刊《二十子》本。

李筌的《太白阴经》,十卷。基本上是一本兵书,在《天无阴阳》《人无勇怯》《地无险阻》《术有阴谋》《数有探心》等篇,对《孙子兵法》多所发挥。

《太白阴经》有十卷和八卷两种本子。十卷的版本有清嘉庆(1796—1820年)年间的《墨海金壶》本、道光(1821—1850年)年间的《守山阁丛书》本等。八卷本有《四库全书》抄本,其中篇目不全。另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谭峭的《化书》,八卷,包括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共一百一十篇。以道家的寡欲无为和儒家的仁政德治相结合,阐述其社会进化观点。

《化书》除收入《道藏》七百二十四册外,另有明万历(1573—1619年)年间《宝颜堂秘笈》本、清嘉庆年间《墨海金壶》本等。

有关无神论方面的主要资料有:

吕才的《叙宅经》《叙禄命》《叙葬书》,除收入《旧唐书》卷七十九《吕才传》以外,另有清嘉庆年间董浩等辑刻的《全唐文》本。

柳宗元的《柳宗元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外集补遗一卷,附录一卷。其中《天说》《天对》《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天书》《答刘禹锡〈天论〉书》等阐述其无神论思想;《非国语》《封建论》《贞符》等反映其进化史观;《捕蛇者说》《宋清传》《骂尸虫文》等是政论性的文章。

柳宗元的著作有文集、文选、单行本等几种本子,北宋以前的本子全都佚失了,现有上海中华书局排印的《四部备要》本等。另有中华书局1979年吴文治等校点的《柳宗元集》。

刘禹锡的《刘禹锡集》,四十卷。其中《天论》《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曹溪第六祖碑》等阐述他的无神论思想;《唐故吕君集记》《高陵令刘君爱碑》《因论》等是其政论性的文章。

刘禹锡文集的版本,有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的《四部丛刊》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刘禹锡集》本等。另有《四部备要》本、《丛书集成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