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史料概述
魏晋南北朝历史文献往往把历史、文学和思想观点编辑在一起,较多地保留了秦汉以来文学、史学、哲学合撰的史料学传统。因此,阅读这一时期的思想史料需参照当时的文学作品和史书。
首先要提到的是《三国志》《晋书》《宋书》《梁书》《魏书》《南史》《北史》等史学专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正史”,以及《高僧传》《出三藏记集》《神仙传》等佛教、道教史书。这一类史书记载了当时大多数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其中有玄学家何晏(《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爽传》并注引)、王弼(《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阮籍(《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注引《魏氏春秋》、向秀(《晋书》卷四十九)、郭象(《晋书》卷五十)等人,有反玄学的思想家裴(《晋书》卷三十五)、欧阳建(《晋书》卷三十三)等人,有道教学者葛洪(《晋书》卷七十二)、寇谦之(《魏书》卷一一四)、陶弘景(《梁书》卷五十一、《南史》卷七十六)等人,有佛教宣传家道安(《高僧传》卷五)、慧远(《高僧传》卷六)、僧肇(《高僧传》卷七)、颜延之(《宋书》卷七十三、《南史》卷三十四)、郑鲜之(《宋书》卷六十四)、沈约(《梁书》卷十三、《南史》卷五十七)等人,有无神论者戴逵(《晋书》卷九十四)、何承天(《宋书》卷六十四)、范缜(《梁书》卷四十八、《南史》卷五十七)、刘峻(《梁书》卷五十)等人。
这一类史书还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文献。例如,玄学家关于人的实际才能与道德品行关系的辩论,即所谓的“才性之辩”,大部分材料已经佚失,而在《三国志》的本文和注释中则记载了当时辩论的一些情况。《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的《王粲传》注和《傅嘏传》注所记关于王粲与傅嘏相互问难的对话,就是其中一个精彩的片断。再如,《晋书·裴传》中的《崇有论》,《欧阳建传》的《言尽意论》、《刘毅传》的人才思想、《梁书·范缜传》的《神灭论》等,以及《晋书·艺术传》《齐书·高逸传》《北史·艺术传》《魏书·释老志》《高僧传》《神仙传》等记载的佛教和道教的流传历史,都是仅存的或是罕见的思想史、宗教史的原始资料。
除上述史学专著以外,像《世说新语》《列子》这些带有文学性质的作品,也是应当注意的史料。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原为八卷,刘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这部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①从中可以了解主要玄学家言行的大致情况,以及玄学在长江以南地区的兴起和当时学术文化中心从北向南的转移。②可以了解佛学与玄学合流的状况,以及当时般若学中即色、心无两派的基本主张。③刘孝标的注文,广征博引,补充了大量史料,所引书达四百余种,这些书现今绝大多数已经散佚,唯依据刘孝标的注文得以窥见一斑。因此,本书不仅是研究魏晋思想文化的必读文献,而且在稽核佚文、校勘古籍方面也必不可少。文学古籍刊行社于1955年、中华书局于1962年依据日本珂版出了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影印了王先谦的校订本。
《列子》是一部由许多寓言故事所组成的文学、哲学作品。《汉书·艺文志》曾著录《列子》八篇,名义上是周列御寇著,实际是经过刘向、刘歆父子改编的,但此书不知在什么时候散失了。今本《列子》八篇,肯定不是班固所著录的原书。根据多数学者的考订,认为其书是魏晋时期的作品,由东晋张湛作注。今人马叙伦《列子伪书考》说:“盖《列子》晚出而早亡,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管子》《晏子》《论语》《山海经》《墨子》《庄子》、尸佼、韩非、《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新论》之言,附益晚说,假为向(指刘向)序以见重。”这是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论断。至于它所聚敛的原始材料,除马叙伦列举的以外,其中还可能包括其他一些战国时写成的文字。
《列子》一书的内容比较庞杂,从《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八篇的思想倾向分析,大致有三种类型:《天瑞》《说符》等篇中的反玄学思想;《杨朱》《力命》等篇中的玄学思想;《汤问》等篇中承袭的佛学思想。同时各篇之间的内容也互相贯通,如《汤问》篇记载了“愚公移山”的寓言,表现出对自然和人事的积极进取精神;《杨朱》篇又对士族的放诞言行有所批评。这些思想和观点都是研究魏晋时期思想史和风俗史必读的资料。
《列子》一书的版本较多,当代学者杨伯峻参照北宋以来的若干版本,重加校订,名《列子集释》,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这是目前比较好的版本。
这里还要提到《家训》《家诫》一类的书籍,这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史料所不能忽视的。当时,这类著作虽然为数不多,但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书很著名,其学术影响较大。
《颜氏家训》七卷,共二十篇。此书以“家训”的形式命名,不是偶然的,其宗旨不仅是为了教育颜门的子孙后代,而是依据儒家“修、齐、治、平”的古训,企图从整饬家庭关系入手,寻求摆脱玄谈风气的出路。因此,这部书的基调是对玄学采取批评的态度。在《序致》《教子》《兄弟》《治家》《勉学》《文章》《名实》等篇,主要是以儒家礼教与玄学思想相抗争。在《养生》《归心》等篇中则提出融合儒、释、道三教的设想,以取代玄学在当时学术界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此外,这部书对古代的天体观(《归心》)、陶弘景、皇甫谧等人的医学(《养生》《杂艺》)、祖冲之的数学(《杂艺》)、民间技艺(《省事》等篇),以及风俗民情(《后娶》《治家》《风操》等篇)都有介绍,它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是研究《后汉书》、南北朝史籍、《文心雕龙》等的参考资料。
《颜氏家训》版本较多,当代学者王利器参照各本进行校订,辑《颜氏家训集成》一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