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生平

第一节 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是西汉时期的思想家,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人,景帝时任博士官,武帝时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应诏先后三次对策,进献著名的“天人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今文经学立有十四博士,但没有一个学派能够像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学那样得到汉代统治者的重视,久居主导地位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原因在于公羊春秋学宣传“大一统”思想符合当时历史的需要。

《春秋公羊传》是一部解释《春秋》的著作,成书于战国时期,据说与孔子的学生子夏有关。公羊春秋学认为,孔子依据鲁史所作的《春秋》文字简略,常用一两个字表示褒贬,但有“大义”存于其中。《春秋公羊传》从《春秋》的词句中把这些“大义”发掘出来加以阐明,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不是像《左传》那样重在补充翔实的史料。董仲舒的思想就是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为汉代的政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