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派的主要著作及其版本

第二节 各学派的主要著作及其版本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与反玄学的思想方面的资料有:王弼的《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这些著作代表了玄学主流派的思想,以宣传“以无为本”为宗旨。《老子注》共二卷,有《四部备要》本、《百子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诸子集成》本等。《老子指略》已经佚失,根据近人王维城考证,宋张君房编辑的《云笈七签》卷一中的《老子指归略例》和《道藏》998册中的《老子微旨例略》,可能就是王弼《老子指略》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全文(见北京大学《国学季刊》七卷三期)。王弼的《周易注》只为六十四卦作注,共六卷。后来,西晋韩康伯续为《易传》作注三卷,再加上《周易略例》一卷,就是现在通行的十卷本。此书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其中王弼和韩康伯的注文被唐孔颖达收入《五经正义》,作为《周易》的标准注解,后又编入清阮元《十三经注疏》。王弼的《论语释疑》已经佚失,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清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稿本各有辑本。

阮籍的文章被编入其论文集,称《阮步兵集》,一卷。清严可均《全三国文》中有辑本。

嵇康的文章被编入《嵇康集》,也称《嵇中散集》,十卷。清严可均《全三国文》中有辑本。鲁迅校本由文学古籍出版社于1956年出版。

向秀、郭象的《庄子注》是玄学“自生派”的基本理论著作,以反对“贵无”和“崇有”为宗旨。

关于《庄子注》的作者问题,历来就有争论,大致有三种看法:以侯外庐先生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庄子注》是向秀的作品,后为郭象窃为己注,其史料根据是《晋书》的《郭象传》和《向秀传》。以冯友兰先生为代表的一派认为,郭象的《庄子注》不是抄自向秀注,其史实根据是《晋书》二传中有自相矛盾之处,并引用《列子》张湛注和《经典释文》作佐证。还有一派认为,现在的《庄子注》是向秀和郭象的共同作品。这一派的史料根据是《世说新语》《经典释文》等。

《庄子注》,十卷。现在通行的是1954年重印的《诸子集成》本。

的《崇有论》、欧阳建的《言尽意论》和杨泉的《物理论》等都是反玄学思想的理论著作。《崇有论》和《言尽意论》收入《晋书》的各自本传中,两文也都被辑入清严可均《全晋文》。此外,还有几种单行的本子。《物理论》在南宋以后就失传了。但在唐马总的《意林》和宋初编辑的《太平御览》等书中都有引录。清王仁俊辑的《物理论》较准确,是为《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稿本。

还要提到佛教方面的资料。僧肇的《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是般若学六家七宗带有总结性的著作,编入《肇论》(见《大藏经》卷四五)。其著作的版本,除《藏经》本、《大藏经》本外,还有上海佛学书局影印宋本《肇论中吴集解》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附录本。

僧祐的《弘明集》,共十四卷。这是一部论文集,以弘扬佛教为宗旨,收录了书启问答共一百二十余篇,其中也收了范缜的《神灭论》等文章。这是研究神灭与神不灭之争的重要史料。

《弘明集》的版本有单刻本和《藏经》本各四种。另有《四部丛刊》本等。

关于道教方面的资料,有《太平经》(两汉未列专章,特在此介绍)。据《后汉书·李寻传》《后汉书·襄楷传》《道教义枢·七部义》等书的记载,两汉时曾先后流传过三种《太平经》,后来都已佚失。明《正统道藏》所收的《太平经》,约成书于东汉中后期,原为一百七十卷,现残存五十七卷,旧题东汉于吉著。另有唐闾丘方远编纂的《太平经钞》和《太平经圣君秘旨》。《太平经钞》是《太平经》的节书,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部,每部一卷,共十卷。《太平经圣君秘旨》是《太平经》的专题选辑。此外,伦敦大英博物院图书馆藏敦煌写经4226号,残存《太平经》的序文后半、全书目录以及“经曰”“纬曰”各一卷,末题“太平部卷第二”。

《太平经》收入《道藏》第七三至一一五册(其中有缺),现存唯一的版本,就是明《正统道藏》本。当代学者王明有《太平经合校》。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分内篇与外篇。《内篇》二十卷,主要论述神仙方术、养生延年。收入《道藏》第八六八至八七〇册,今有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外篇》五十卷,主要内容是以复兴儒学为宗旨,把道教的神仙理论与儒学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反映了作者的内神仙而外儒术的学术观点。

《抱朴子》的版本较多,有《四部备要》本、《诸子集成》本等。

关于这个时期无神论者方面的资料,有戴逵的《释疑论》和《答周居士难释疑论》,这是批评佛教因果报应论的著作,收入《广弘明集》卷二十。清严可均《全晋文》也有辑本。何承天的《答宗居士书》《与宗居士书》《达性论》《答颜光禄》《重答颜光禄》《报应问》等文,是他三次反佛的理论总结。这些文章分别收入《弘明集》卷三、卷四,《广弘明集》卷二十。清严可均《全宋文》有辑本。范缜的《神灭论》,除收入《梁书·范缜传》、《弘明集》卷九以外,清严可均《全梁文》有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