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扬雄、桓谭、王充及汉末社会思潮史料

第三节 司马迁、扬雄、桓谭、王充及汉末社会思潮史料

司马迁的传记史料是《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太史公自序》首叙先祖世系,于其父司马谈事迹叙述较详,并录引了司马谈的论著《论六家之要指》。次以答上大夫壶遂问的形式阐明《史记》写作宗旨。末系《史记》一百三十篇提要。《汉书·司马迁传》前一部分照录《太史公自序》,仅删去一百三十篇提要,只保留篇目。后一部分全文引录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史学著作,在思想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史记》各篇都有冠以“太史公曰”的史评,在《本纪》《列传》部分置于各篇尾,在《书》《表》部分置于篇首或篇中。《史记》的注释有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又有日本人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

扬雄的生平史料主要是《汉书·扬雄传》。此外,清人全祖望著有《扬子云生卒年考》,收入《鲒埼亭集外编》。近人董作宾著有《扬雄年谱》,发表在《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周刊》第85—87期合刊上(1929年9月出版);近人汤炳正著有《扬子云年谱》,发表在《论学》杂志第4—7期上(1934年出版)。扬雄的著作《太玄》,形式是仿《周易》而作的占卜书,《太玄》的《告》《摛》《图》《莹》部分对“体自然”的观点有较多表述,《视》《莹》《勤》部分讨论认识问题。汉代开始就有人为《太玄》作注。司马光说:“汉五业主事宋衷始为玄作《解诂》,吴郁林太守陆绩作《释正》,晋尚书郎范望作《解赞》,唐门下侍郎平章事王涯注经及首、测。宋兴,都官郎中、直昭文馆宋惟幹通为之注,秦州天水尉陈渐作《演玄》,司封员外郎吴秘作《音义》。”(《太玄序》)司马光用了30年时间研究《太玄》,明清继续有研究者。现有重要注本是:晋范望《太玄经注》,有《四部丛刊》本;宋司马光《太玄经集注》,有清代嘉庆刻本和《道藏举要》本;明叶子奇《太玄本旨》,有明刻本,《太玄阐秘》有清末刻本。扬雄的《法言》包括十三篇文章,主要讨论人生和政治问题,其中的《问道》《问神》《五百》《学行》《君子》等篇也讨论了自然观和认识问题。《法言》的现存注本以晋李轨《扬子法言注》为最早,有清刻本和《诸子集成》本,还有近人汪荣宝著《法言疏证》(1911年出版)和《法言义疏》(1933年出版)。

桓谭的生平史料主要是《后汉书·桓谭传》。他的著作《新论》二十九篇早已亡佚。现从《后汉书·桓谭传》中可见《新论》的全部篇名,《弘明集》中保存有《新论·形神》一文,另外在王充《论衡》、魏徵《群书治要》、《太平御览》卷六分别保存着《新论》的一些佚文。清严可均《全后汉文》辑有《桓子新论》,为较为完备的辑本。

王充的传记史料主要是《论衡》中《自纪》篇和《对作》篇以及《后汉书》本传。《后汉书》本传仅叙其年里和著述,十分简略。《自纪》篇叙其家世、生平、性格较详,并以答问的形式申明其著作的基本倾向和特点;《对作》集中阐述自己的写作意图及其与现实的关系。此外,黄晖著有《王充年谱》附编于《论衡校释》。王充说他的著作有《论衡》《讥俗》《政治》《养性》四种(见《论衡·自纪》),现在仅存《论衡》一种。《后汉书》本传说:王充“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万余言”。现存八十四篇,缺《招致》一篇。《论衡》中的《自然》《谈天》《道虚》《物势》《寒温》诸篇是自然观的重要篇章;《实知》《知实》诸篇是认识论的重要篇章;《论死》《订鬼》《死伪》诸篇是无神论的重要篇章;《治期》《齐世》《宣汉》诸篇是社会政治和历史观的重要篇章;《命义》《逢遇》《命禄》《偶会》则具有命定论的思想。在古代,《论衡》一书一直没有受到重视,没有注释。近人的注释有黄晖的《论衡校释》和刘盼遂的《论衡集解》。黄著资料丰富,刘著见解新颖,二书可以互相补充。

汉末清议的史料主要是《后汉书·党锢列传》。《党锢列传》有一部分叙述了清议的出现和党锢始末,一般称为《党锢列传序》。后一部分是二十一个人物传记。他们是刘淑、李膺、杜密、刘祐、魏朗、夏馥、宗慈、巴肃、范滂、尹勋、蔡衍、羊陟、张俭、岑晊、陈翔、孔昱、苑康、檀敷、刘儒、贾彪及何颙。此外,《后汉书》中还有一些清议人物的专传,如《陈蕃传》《窦武传》《王畅传》《刘表传》《度尚传》《郭泰传》《荀淑传》附《荀翌传》、《吕布传》附《张邈传》以及《袁绍传》附《胡母班传》。

王符的传记史料是《后汉书·王符传》。其著作《潜夫论》,本传中说有三十余篇,今本三十六篇,大约没有佚失。《潜夫论》中数量最多的是政论,《本政》《论荣》《遏利》《贤难》《实贡》《忠贵》《浮侈》《述赦》《交际》反映了他的贵民务本、实行法治、反对奢侈、讲求实际及加强边防的政治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史料。他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本训》《德化》《赞学》《慎微》《明暗》等篇中。《明暗》篇提出“所以明者兼听也,所以暗者偏信也”,具有认识论的意义,后来被提炼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格言。《卜列》《巫列》《相列》《梦列》四篇反映了他的无神论思想。《梦列》是古代分析做梦现象的一篇重要文献,其中用“记想”“感气”“时应”“性情”等说明梦的成因,包含着相当可贵的科学成分。《潜夫论》的注释本有清王继培撰《潜夫论笺》,收入《诸子集成》《四部备要》。又有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的《潜夫论笺》,由赵铎校正标点。

仲长统的传记史料是《后汉书·仲长统传》。《三国志·魏书·刘劭传》的注文中引缪龚的《统昌言表》,也记述了仲长统的生平。其著作《昌言》原有三十四篇,十万余言,已经佚失。《后汉书》本传引有《理乱》《损益》《法诫》三篇的基本部分,反映了仲长统的政治思想。《群书治要》节引有《昌言》的九段文字,未标篇名,反映了仲长统的哲学思想。此外,《齐民要术》中也有几处引文。明清人辑录的《昌言》有多种:明叶绍泰辑《昌言》一卷,有《增订汉魏六朝别解》本;明胡维新辑《仲长统论》一卷,收入《丛书集成初编》;明归有光辑《黉山子》,与王符著作辑本《回中子》合为一卷,收入《诸子汇函》;清马国翰辑《仲长子昌言》二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清王仁俊辑《仲长子昌言》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清严可均辑《昌言》二卷,收入《全后汉文》卷八十八、卷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