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九年(1859),均安上村人李文田高中探花。后来,他北上京华赴任。春秋假日,他让家厨为同僚制作鱼生。薄胜蝉翼、清嫩润腴的南方佳肴,不仅令翁同龢、李鸿章等名臣大加赞赏,后因名传宫中,慈禧太后也下令要品尝一番。夹起一片鱼生细嚼后,慈禧太后顿觉颊齿生香,吃惯熟食大菜的她惊喜地感受到一种微妙的生命力融入体中,她不禁颔首微笑,口中吐出一个“好”字,随后,更欣然恩赐“味道之腴”四字以赏其妙。

后来,李文田回祖母家仓门,侍奉祖母欧阳氏。作为名闻天下的大书法家,他不仅为祖母家族欧阳梅庄公祠堂题写“绍德堂”中堂匾额,更特意在匾额右上方镌刻“味道之腴”印章,以示承恩与荣耀。如今,“绍德堂”匾额右侧仍见鲜红印章,均安鱼生也因李文田而名传至今。

鱼生故事背后,是几千年来顺德人对鱼肉制作精益求精的经验积累,也是私房菜名家与草根大厨的分流点。

不过,此时的厨师大多没有名字,民间只流传着他们神奇的厨艺与充满草根气息的绰号。他们如乡间货郎,游走各处。因为,即使技艺再高超,他们也只是主子的仆人或乡间随叫随到的厨师,他们仍需依靠大户人家或寄身小店,去维持卑微的生活与平凡的梦想

■绍德堂右侧仍镌刻着的“味道之腴”叙说着顺德人妙制鱼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