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和民国时期,是顺德美食融入北方官府菜的成长阶段。大厨们在吸取北方官府菜长处的同时,隐隐坚守顺德菜的简朴与高妙,两者融合,妙不可言。

清末大臣黎兆棠的私厨后进入李鸿章府中,他以寻常鸭子作主菜,附以冬菇、发菜,使鸭子味鲜柔嫩,令李鸿章赞不绝口。

在奢靡成风、日费千金的清末,顺德厨师坚守顺德菜家常本味与乡土神髓,也可见顺德佳肴的质朴与沉实。“煮升白米粗粘饭,摘碗青藤嫩黄瓜。满满一碗开口蚬,弯弯几只带须虾。”这一风格实源自顺德水乡深处物料的丰富与人们追求口舌快意,不重铺排外饰与用料奢华的饮食风格,这种源自母亲、姐妹的制作风格引导他们以巧思与妙法物尽其用,出奇创新,尤其是食材的丰富与交流的广泛,令顺德厨师不断走出家乡,融合天下厨法,渐成风格。

清朝灭亡后,束缚厨师身份的制度逐渐消失,厨师以自由的个体进入大小饭店食肆,不再专属一家,而是面对大众的市场需求,使得他们的思维与制作更贴近民众口味。于是,他们开始从主人家中走出来,搭建属于自己梦想中的美食天地。

■在乡间,塘鱼成为人们最常见的食材,也为乡民成为大厨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顺德区档案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