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会”中全方位锤炼

在“到会”中全方位锤炼

在顺德,“龙仲滔”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顺德厨师群像中,个个都手艺高超,但龙仲滔算得上是“新典范”。除传承和发扬顺德饮食文化、钻研顺德菜国际化表达外,他多年坚持学习和自我提升,常年自学管理知识,后在中山大学进修工商管理课程,从一位名厨成功转型为一名企业家。其蜕变与提升,可折射出顺德饮食界人士可贵的文化自觉与难得的决断和坚守。

1982年,刚高中毕业的龙仲滔来到顺德商业局主管的一家酒楼当学徒。学徒工每个月只有30元工资,但是龙仲滔毫不计较,做事认真又主动。因为,在他心里,他还有更大的梦想要去实现。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期,顺德计划在法国建设中国城,需大量厨师,怀着出国梦想的龙仲滔希望凭借厨师的手艺去看看国外的世界。

“从学徒开始,刀工、选料和配菜、炒菜等都要做。”头脑灵活的龙仲滔在老师傅的言传身教下,学习老师傅高尚的厨德、精湛的厨艺、严谨的食品安全、一丝不苟的整体卫生。“经验就是要多学、多问、多看,见事做事,积极主动。”龙仲滔很快得到老师傅的认可,并跟随老师傅主理“到会”。

■国家高级厨师龙仲滔

当时按顺德农村风俗,每逢喜庆佳节,全村老少都会出动,大摆筵席以示庆贺。这种喜庆的场面,顺德人称“到会”。一般“到会”的规模是从十几桌到上百桌不等,酒席需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厨师来主理。学徒经常跟师傅到农村帮厨。因此,“到会”也成为初出茅庐的学徒们学习烹饪技艺的重要方式。

“我的厨艺就是当年帮人摆喜筵练出来的。”龙仲滔介绍,当时帮厨虽然一天只有5元钱,但有显示身手的好机会。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有限,一桌菜要考虑成本核算问题,大厨就要花心思提前准备菜谱,以便把主人家的酒席办得既好吃,又有排场。

另外,由于在乡村,灶台都是临时搭建,还需大厨根据宴席的数量亲自设计炉灶,这是在酒店后厨不曾遇到的情况。“灶膛的深浅决定灶火的火力,如果设计得不好,火不够旺导致菜不好吃,以后就没人请你去帮厨。”龙仲滔曾经主理过100桌的喜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主厨,需要考虑用料、协调人手,这些经验为他日后走向管理层、创立自己的餐饮品牌积累丰富经验。

■一代名厨与酒店管理者的龙仲滔

在这样磨炼下,龙仲滔迅速成长,很快就从学徒到厨师,再成为总厨。短短3年时间,他就成为南苑山庄的厨师长,2年后,又被调到新开业的凤城酒店做餐饮部主管。

在凤城酒店做主管期间,龙仲滔服务过很多社会名流人士,还有李兆基、郑裕彤等顺德籍香港富商。“这些客人到来时,我都是用头锅给他们做饭,以示客人身份的尊贵。”龙仲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