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控制的情绪:身体患病的导火索

不受控制的情绪:身体患病的导火索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累身更累心。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容易感冒等问题就开始冒出来了。

《黄帝内经》里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里清晰地列举了怒、喜、悲、恐、惊、劳、思等所致的气机失调,说明人体大多疾病,都是由于脏腑、经络的气机失调导致的。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里说:“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这句话的重点在于“百病生于气”。

中医认为,“气”是无形的,可感知而无法看到,无时无刻不在周身运动,具有温煦机体、防御外邪、固摄精微等多种作用。正是由于“气”广泛分布于全身无所不在,所以无论外感六淫之邪,还是内伤情志之郁,都能引起“气”的机能失调,导致脏腑经络功能的紊乱,进而出现各种病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里说的是七情对脏腑的影响与伤害。也说明,情志对人体来说,就是脏腑功能的外在表现。所以情志正常,脏腑功能就正常,人就健康无病;而异常、频繁的情志思维,就会使脏腑的功能受到影响,引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