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调理,和月经做“好闺蜜”
生气引起的月经不调,虽然根源在生气,但它表现出来的症状和证型却不一样,所以在调理上也要“辨证”,因人而异选择“药方”。
肝火旺盛:脾气比较冲动、暴躁,动不动就生气的朋友,容易因为生气动怒而加速体内的血液循环,使月经量变多、月经周期变长。这也是肝火旺盛的表现,人若肝火过旺,热扰冲任,迫血前行,就会月经量多、月经提前。这种情况除了尽量少生气,让自己平静下来,也可以经常喝菊花茶清肝火。喝菊花茶的时候,建议加点儿枸杞子,因为菊花性微寒,加点儿枸杞子能中和一下,长期喝也不会伤身,还有养肝明目的作用。也可以时不时按摩一下合谷穴。这个穴位很好找,就在虎口凹陷的那个位置。中医认为这个穴位的用处很多,比如阴虚火旺导致的牙痛、眼睛红肿、鼻出血、咽喉肿痛之类的,都可以按摩合谷穴来帮助消火。
合谷穴
肝阳偏亢,肝血不足:也有的人虽然爱发脾气,肝火旺,但月经量却不多,经期也比较短,这多半是肝阳偏亢、肝血不足造成的。中医里强调阴阳和谐,肝血相当于肝阴,肝火相当于肝阳,有一分阴就有一分阳,阴亏一分,阳就相当于多一分,肝阴亏虚,肝阳相对旺盛。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滋肝阴、养肝血了。动物肝脏是养肝血的上品,月经量少、月经期短的女性朋友可以每周吃1~2次猪肝粥或鸡肝粥。也可以喝乌鸡汤,乌鸡滋阴补血的效果不错,而且汤汤水水的最滋润人了。乌鸡汤的做法也简单:乌鸡半只,姜片、大葱、料酒、盐各适量,红枣5~10颗,枸杞子10粒左右。乌鸡先放进锅里煮开,去掉浮沫,再另起一个砂锅,放入乌鸡、红枣、枸杞子和料酒、葱、姜,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2~3小时,加盐调味就可以了。
肝气郁结:也有的女性朋友爱生闷气,把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不说出来,这种是最容易造成肝气郁结的了,而“气为血之帅”,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正常推动,肝气郁结则可使气不行、血行不畅,停留而瘀。中医里说“通则不痛,通则不痛”,血瘀的女性朋友来月经时,容易因为经行不畅而导致痛经。对于这种情况,调养重在“通”,让气血顺畅地“跑”起来。食疗推荐山楂红糖饮,方法: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冲入红糖,趁热饮用。红糖是活血祛瘀的好帮手,搭配活血养血的山楂,调经作用不错。不过,月经期间就先不要喝了,以避免出血量突然增多而产生不适。可在平时喝,每周喝的次数要遵医嘱。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经常生闷气,可影响气机的顺畅,使气的温煦功能失调,导致寒的症状,而寒是痛经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寒加上血瘀,总是让很多女性朋友一到要来月经的日子就苦不堪言。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经常吃益母草汁粥来调理,方法:准备鲜益母草汁10克,鲜生地黄汁、鲜藕汁各40克,生姜汁、蜂蜜各适量,大米100克。将大米煮粥,待米熟时,加入上述诸药汁及蜂蜜,煮成稀粥即成。益母草是“妇科圣手”,有温煦身体、祛除寒证,以及滋阴养血、调经消瘀等功效。除了益母草的帮忙,体寒痛经、手脚冰凉的女性朋友,还可以艾灸肚脐。方法:艾条点燃后灭掉明火,然后对着肚脐2~3厘米的距离艾灸5~10分钟。艾有调经的作用,配以火的阳,驱寒祛瘀的效果很不错,而且肚脐上的神阙穴有回阳固脱、健运脾胃等作用,艾灸这个穴位,可壮阳气、健脾气,身体气足了,温煦功能恢复正常,痛经也就自然消失了。
以上只是笔者对部分月经不调的一些调养建议,具体应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