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甘肃仰韶文化的类属和社会性质
2025年10月14日
略论甘肃仰韶文化的类属和社会性质
伍德煦
【作者简介】伍德煦,西北师范学院教授。
甘肃境内发现的远古文化,大体上属于原始社会中、晚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特别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科学工作者与广大群众相结合,配合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工程的开展,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文物遗址普查与踏勘,初步掌握了有关新石器时代各类型文化在甘肃各地各流域的分布线索。分别发表了关于甘肃地区的渭河流域(包括其支流南河、搒沙河、漳河),西汉水流域,洮河、大夏河流域以及黄河上游和河西走廊地区有关考古的资料。依据考古调查和重点试探各类远古文化遗存的资料,特别先后获得有关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包括马家窑类型、半山、马厂类型)、齐家文化等各类文化发展的先后序列与相互关系的地层材料[1],澄清了过去对甘肃远古文化的一些错误推断,并对驳斥安特生的“甘肃远古文化六期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根据。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有计划地在甘肃东、西部和青海省东部湟水流域进行了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科学发掘,取得了大量重要的资料,对甘肃远古文化中的仰韶文化、甘肃仰韶文化(或称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齐家文化,以至辛店文化、沙井文化、寺洼文化和时间较晚的玉门?马、平凉安国等类型的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对甘肃远古文化先后发展的排列顺序及探讨各类文化的发展分期和社会性质,提供了珍贵的科学实证。
现将甘青地区中有关甘肃仰韶文化作一概略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