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课程建设与教学
李并成
【作者简介】李并成,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精品课程是具有鲜明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课程,是课程中的优秀代表,在课程建设中能够起到引领和表率作用。然而精品课程本身也需要不断地精心打造,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常讲常新,才能保持其应有的代表性,才能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本科课程,于2006年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这一荣誉不仅在西北师大,即使在我国敦煌学界都属于首次。
所谓敦煌学,是指以1900年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6万余件古代文书,莫高窟及其周边一些石窟保存的大量壁画、雕塑、绢画及其他艺术品,敦煌悬泉置遗址及长城烽燧沿线出土的3万余枚汉代简牍,以及敦煌史地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群。因而敦煌资料被誉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敦煌学被称之为“学术的海洋”,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今天敦煌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地地道道的国际性显学。
西北师范大学(前身为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从事敦煌学研究、教学的高校。早在1930年北师大史学系著名学者陈垣教授就出版专著《敦煌劫余录》,并在我校讲授敦煌学知识,抗日战争爆发后我校迁入兰州,更名为西北师范学院,身处敦煌学的“故里”,更是将敦煌学列为文、史、艺术等系的重要教学内容,著名敦煌学家常书鸿、阎文儒等均曾在我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我校敦煌学的研究和教学更是获得长足发展,先后有金宝祥、吕斯百、李鼎文、洪毅然、陈守忠、赵逵夫、胡大浚等教授在史、文、艺术等系开授敦煌学课程或讲授敦煌学有关内容,20世纪80年代初我校又集中一批学者,成立敦煌学研究所,专门从事敦煌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此后我校先后获得历史文献学(敦煌学)硕士、博士学位点,培养敦煌学硕士、博士研究生,从而使敦煌学课程有了更为坚实的学术支撑,2000年我校还成立了敦煌艺术学院,专门培养敦煌艺术(美术、音乐、舞蹈)人才,敦煌学课程的重要性和覆盖面大为提高,在敦煌学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牢固地树立精品意识,精心打造,不断创新,不懈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