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楼兰

发现楼兰

除了不断挑战和征服丝绸之路上的极限之地,赫定还对沿途留下的历史信息有着浓厚的兴趣。半年之后,他决定从喀什出发,再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和阗城,赫定嗅到了一千多年前繁荣的古代佛教文明气息,他从当地人那里听到了一个来自于公元632年的神话故事:在极北方的曷劳落迦城中有一尊高大耀眼的檀香木制释迦像。一日,一位先知前来拜谒,但城中之人待其极为粗暴。他们将他捉住后掩埋在沙中,仅留头部于外。在没人的时候,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偷偷地拿来食物和水。在他离去之时,先知告诉他,七日之内曷劳落迦城将被沙土掩埋。佛教徒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城中人,但回应他的只有满脸的嘲笑。佛教徒只好一个人离城避难。到了第七日,曷劳落迦城的上空突降沙土,全城瞬间被埋,无人逃脱。

这个传说并非捕风捉影,因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留下了有关掩埋在沙漠中古城的记载。赫定深深地被这个传说所吸引,决定前往一看究竟。出发四天之后,他在向导的带领下,顺利地找到了这座被当地人称为塔克拉玛干或丹丹乌里克的古城。在断壁残垣之中,几个历史久远而精美的泥制释迦像,向他诉说着那千年前的古老传说。法显和玄奘所留下的西域古代佛教文明的记录,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跃然于他的眼前。他在沙漠中发现古城的愿望,终究得以实现。赫定欣喜地在日记中写道:“至今没有探险家发现这个故城。我已经将这个千年来长眠于此的城唤醒了!”他小心翼翼地将佛像包装起来,并详细地记录了古城的位置和物品等情况。赫定无意于古城的发掘,这个工作应该留专业的考古学者来进行。在他看来,第一个找到这座古城遗址,已经完全知足了,后来之人,必将永远追寻着他的足迹。

初尝甜美果实的赫定并未满足,他马不停蹄地寻找着其他遗址,誓将沙漠中的古城全都插上他的旗号!很快他便找到了另一座古城喀拉墩。同样,他把它标注在了地图之中,以便后来人寻访。最终,发现楼兰,成就了他享誉世界的荣耀。

1899年,赫定第二次到中国西北探险,此行的目标是塔里木河的终端湖——罗布泊和西藏地区。次年3月底,在罗布沙漠行进的途中,他找到了三座木屋的遗址,挖掘了几小时后便匆忙离开。第二天,赫定走到一处有活杨树的地方。他认为这里应该会有地下水,便准备掘一口井。正当他兴致勃勃准备开采水源的时候,却发现唯一的一把铲子没了。随行的奥尔德克立即想到,可能是遗忘在之前的遗址中了,便翻身上马,动身前去寻找。但他这一去,直到次日天亮也没有回来。

在漫长等待之后,奥尔德克终于平安归来。赫定惊奇地发现,除了之前遗失的铲子,他手里还拿着一些古钱和几块精美的木雕。听完他讲述一晚的遭遇,赫定意识到在之前挖掘过的遗址周边,还有大片的遗址,这把铲子简直就是沙漠中的阿拉丁神灯!他迫不及待地想回到新发现的古城去,但是仅剩两天的饮用水唤醒了他的理智:老天爷未必会再次眷顾他,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遭遇不能重演!带着满脸的不甘心,赫定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前行。没想到这一离去,再次回来已经是1901年3月。他没有料到,这片偶然发现的遗址就是在汉代大名鼎鼎的西域古国楼兰。它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盛极一时。然而在东汉之后,这个绿洲国家慢慢地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直到1600多年后赫定的到访,它才从沙漠之中缓缓升起,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再次回到罗布地区的遗址,赫定感觉就像在外的游子回到故乡一样亲切而温暖。漫步于大片遗址群中,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孤独的皇帝行走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宫殿之中。随处可见的荒凉孤寂的城堡、房屋、城墙、庙宇和道路遗址,让赫定眼前,浮现出一幅千年之前,在这条繁荣的丝路古道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来自印度、中亚和中国内地的佛教徒在梵音嘹亮、香烟缭绕的寺庙之中礼拜。宽阔的大街之上,行走着肤色不同、服饰各异的人,牵着驮着巨大包袱的骆驼、马匹。衙署中,面带微笑的楼兰官吏,为往来之人办理通关文牒,并祝他们旅途一切顺利。喧闹的集市中,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珠宝、香料、丝绸和其他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操着不同语言、书写不同文字的商人用手比画着讨价还价,然后掏出各式各样的金币和银币,换回自己心仪的货物,准备回到故乡大赚一笔。

楼兰古城的发现,为赫定探险家的履历,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满载各种珍贵文物的他回到瑞典之后,各种荣誉纷纷袭来。他像明星一样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场场爆满;欧洲所有的地理学会都邀请他前去宣讲;爵位、名誉博士、院士等各种头衔让他目不暇接;各国皇室、政府首脑、大商人都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座上宾。一时间,他似乎成为了中亚探险界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