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注重教学实践

四、注重教学实践

博物馆陈列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在教室讲授理论知识外,更多是要走出去课堂,多观摩、多实践。教学实践也是博物馆陈列与设计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安排展陈工作机会,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博物馆资源、社会资源,弥补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例如,我在上这门课的过程中,经常带领学生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地质博物馆、甘肃地震博物馆等的固定陈列,以及博物馆举办的各种临时展览,通过组织学生观摩博物馆及展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另外,当地文化艺术机构举办的展览,甚至一些商业展览,也是我们增加间接经验,提升艺术素养的不错选择。另外,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临时展览,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和博物馆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师生提供参与展陈工作的机会。

当然,学生在博物馆实习期间,博物馆出于藏品保管、陈列设计等工作特殊性的考虑,往往只同意实习生从事导引、讲解等服务工作,而较少涉及展陈工作。缺乏策展实践也是各高校博物馆专业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在我们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资源相对贫乏的地方院校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地制宜为学生们创造实践机会。例如,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选择一些好的选题,让学生们自己确定主题,研究展览思路,撰写陈列大纲、陈列方案等,做书面的创意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这些选题中,选择有创意和可行性的选题,通过进一步研究提炼,在学院内策划一些小型的主题展览,将“纸上谈兵”变为实际操作。例如我院学生策划的小型主题展:“我的大学生活”“丝绸之路上的美食”等。这些实践活动相比于博物馆展览的“高、大、上”虽显得“小”,却也十分有创意,接地气,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分工协作,讨论确定主题、撰写陈列大纲、搜集展品、陈列布置等,虽然受到场地、经费、展品、设备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仍将展陈实践开展得有声有色。

此外,博物馆陈列设计是一门内容更新很快的课程,这就要求师生都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接收新信息,更多地走出去,在实践中多看、多听、多观察,多思考,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博物馆陈列与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增长的过程。

目前开设了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的高等院校有很多,但包括我们学院在内的许多院校,博物馆学专业的整体师资力量紧缺,教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专业老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博物馆陈列与设计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注释】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上海出版社,2001年。

[2]主要论著有:曹兵武、崔波主编:《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与实施》,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文物报社编:《中国博物馆陈列精品图解》,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齐玫:《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与实施》,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姚安:《博物馆策展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等等。

[3]陈凌云:《浅述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学科交叉性》,《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