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论

四、结论

悠悠两千载,名扬四海。从张骞“凿空”西域到元初陆海丝绸之路畅通世界。丝绸之路见证了几多繁荣,几多无奈。这既有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兴衰,又有贸易的繁盛和文化的多彩。在丝绸之路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纷纷登台喝彩,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未来。在历史的脉络中蒙元铁骑贯通中外,踏遍四海。陆海丝绸之路在蒙元的经营下,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有条不紊。在世界性帝国的统一性下,以及以元代中央政府为核心的科层式管理模式下,陆海丝绸之路展现了各自独特的历史面貌。这既是对前代运营管理方式的继承,更是元代民族特性及世界性帝国的需要。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维持帝国与世界丝绸之路贸易的畅通,元初开启了陆海一体化丝绸之路的构建。元初以大都为中心构建的陆海丝绸之路一体化网络格局成了古丝绸之路最美的尝试。但仍掩不住陆上丝绸之路的一步步衰败。踏过丝绸古道,驼铃声不在,海上扬帆直济沧海。21世纪“一路一带”战略构想翻山越岭、跨江过海引领新未来!这既是对古丝绸之路历史内涵的继承,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发展的新拓展。

附录一:

表一 元初陆上丝绸之路“博物”简表

表二 元初海上丝绸之路“博物”简表

(资料来源:《大德南海志》《岛夷志略》《马可波罗游记》《伊本白图泰游记》《中国经济通史》)

附录二:

古代丝绸之路线路图

元代丝绸之路线路图

(资料来源:百度图库)

附录三:

“一路一带“宏观蓝图

(资料来源:人民网)

【注释】

[1]近年来对元史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元朝的起始时间问题学术界却并没有取得公认的结果。大体有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说;1271年忽必烈采用《易经》乾卦“大哉乾元”,建“大元”国号说;1279年崖山之役统一全国说等。具体参见陈得芝《关于元朝的国号、年代与疆域问题》,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本文探讨元初陆海丝绸之路时,选取1279年元统一全国为始。主要希望在一个整体的统一的中央政权下进行历时性考察。但具体内容涉及的时间范围可能有所宽泛。

[2]正如顾颉刚先生所言:“就是不真的事实也必定是真的想象和传说。只要是真的想象和传说,就可以反应当时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意识,在研究上有极大的价值。”(顾颉刚《〈山海经〉中的昆仑区》,《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

[3]张春海:《中国主导丝路开辟有史为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3月30日。

[4]F.von Richthofen,“China:Ergebnisse eigener,”Reisen and daraufge grundeter Studien,vols5,Berlin,1877—1912,P.454.

[5]转引自杨共乐:《早期丝绸之路探微·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6页。

[6]徐萍芳:《考古学上所见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燕京学报》1995年第1期。

[7]班固:《汉书》卷96《西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909页。

[8]班固:《汉书》卷96《西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912页。

[9]范晔:《后汉书》卷118《西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945页。

[10][法]阿里·玛扎海里著,耿昇译:《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2页。

[1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38页。

[12]宋濂:《元史》卷101《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583页。

[13][摩洛哥]伊本·白图泰著,马金鹏译:《伊本·白图泰游记》,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50页。

[14]向达:《中西交通史》,长沙:岳麓书社,2012年,第27页。

[15][意]鄂多立克著,何高济译:《鄂多立克东游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8页。

[16]第一次海禁从1292年到1294止;第二次海禁从1303至1308年止;第三次海禁从从1311年到1314年止;第四次海禁从1320年到1322年止。总体来看,元代海禁时间短,延续性差。

[17]宋濂:《元史》卷97《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481页。

[18]宋濂:《元史》卷2《太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9页。

[19]叶新民:《成吉思汗与窝阔台时期的驿传制度》,《内蒙古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

[20]宋濂:《元史》卷101《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583页。

[21]方豪:《中西交通史》,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第462页。

[22]宋濂:《元史》卷101《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583页。

[23](明)解缙等主编:《永乐大典》卷19《站赤二》,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16页。

[24]李云泉:《蒙元时期驿站的设立与中西陆路交通的发展》,《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25]宋濂:《元史》卷35《百官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688页。

[26]宋濂:《元史》卷101《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584页。

[27]宋濂:《元史》卷101《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583页。

[28][意]鄂多立克著,何高济译:《鄂多立克东游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77页。

[29]宋濂:《元史》卷94《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315页。

[30]宋濂:《元史》卷17《世祖纪》,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374页。

[31]宋濂:《元史》卷94《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401页。

[32]宋濂:《元史》卷94《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402页。

[33]宋濂:《元史》卷94《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402页。

[34]宋濂:《元史》卷26《仁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583页。

[35][元]陈大震:《大德南海志》卷7《舶货诸番国附》,北京:国家图书馆藏,1991年,第2825页。

[36][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游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77页。

[37][日]三上次男著,李锡经、高喜美译,蔡伯英校:《陶瓷之路》,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38]季羡林:《丝绸之路贸易史研究·序》,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