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及墓主身份推测
黄湾汉墓群面积约2平方公里,墓葬众多。1976年靖远县文化局在进行野外遗址调查时,在现发掘区东北约500米处知青台清理大型木椁墓一座[2],规模与1号墓相当。由于墓区和中村村民居住区混在一起,当地村民在耕地盖房时,多有墓葬出土,并对墓群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破坏。本次发掘清理汉代木椁墓4座,均遭盗扰,墓主尸骨多被扔在棺外,如1号墓历史上曾被盗3次,3号墓历史上被盗2次。墓主葬式均不清,并且由于盗扰,出土器物较少,为准确判断墓葬年代和墓主身份产生了较大困难。但清理的四座木椁墓均有打破关系,且四座墓内出土了众多的钱币,为我们初步判断墓葬年代和墓主身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墓葬年代推断:由于M3内出土了69枚“货泉”和4枚“货布”,因此M3的年代基本可确定在“新莽”时期。在发掘中发现M3打破了M1,因此M1的时代应早于M3。M1由于盗扰严重,出土钱币不多,只出土五铢钱9枚,但铸造精良,外廓均26毫米,周郭较宽,字的笔画较纤细,字迹清晰,铢在写法上“金”字头较小,铜质略带紫红色,其特征符合“宣平五铢”的特点[3],因此初步推定M1应下葬于西汉晚期宣帝或稍后。M4出土钱币49枚,以五铢钱为主,时代以西汉中晚期居多,但有[4]枚“大泉五十”,为“新莽”时期货币,且时代最晚,推断4号墓下葬的下限应为“新莽”时期或稍晚。M2打破了4号墓,因此M2下葬时限应晚于M4。M2出土四乳四螭纹铜镜一件,四乳四螭纹铜镜流行于西汉后期及东汉前期[5]。综上所述,M2的下葬下限应在东汉早期。
2.墓主身份推测:由于M1和M3历史上曾多次被盗,出土器物有限。M2和M4历史上虽未被盗掘,但在近年村民的建房活动中,墓室结构和出土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反映的内容相对有限。在发掘的四座木椁墓中,M1的规模最大,墓室长7.5米,宽3.8米,墓室结构为两椁一棺;M3次之,墓室长4.85米,长2.6米,墓室结构为两椁一棺;M4的规模和M3相当,墓室长4.2米,宽2.1米,但墓室结构差异较大,为一椁一棺;M2规模最小,墓室长2.6米,宽1.8米,墓室结构为一椁一棺。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对秦汉墓葬的形制、使用时期及范围分析,秦汉墓葬中木椁墓的形成及风格承周代礼制,即《周礼》中“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的等级制度,M1两椁一棺即三重,墓主身份相当“大夫”级别。在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墓中,用两棺一椁,墓室规模和M1相当,墓主为汉代“五大夫”遂,其爵位在汉代二十等爵中属九等[6],身份相当于县令。依次圭臬,M1墓主的身份应与县令相仿。在黄湾汉墓群南约5公里处即为汉代颤阴县县城,因此,M1墓主身份与汉代颤阴县令有关。M3的规模比M1略小,墓主身份应低于M1,应为县令以下的低级官吏。M2和M4的规模和规格更小,其墓主身份应为当地平民中的富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