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第一位亚洲地理学家
斯文·赫定于1865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早在12岁的时候,他就已经从报纸和书本上了解到了人们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狂热,对英国人利文斯顿之类的探险家们怀着无比的崇拜之情。他甚至强烈地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像那些数不清的无名英雄和极地探险的殉道者一样,为填补世界地图上的一处处空白点,在冒险的途中无畏地死去。
刚满15岁的时候,赫定就深切地感受到了人们对探险家的热情。1880年春天,开辟了北冰洋航线的瑞典探险家诺登舍尔德乘着“威加”号海船返回斯德哥尔摩。瑞典王室率领着几乎全城的人前往港口,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这给跟着父母一同前往观礼的赫定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他一生的事业就此决定:将来,我也要像如此这般凯旋!对于少年时代的赫定而言,诺登舍尔德带给他的感受,不仅是来自探险过程的激情,更多的是载誉归来,受世人景仰的无限风光与荣耀。这种荣耀之心,伴随着他探险生涯的始终。更为幸运的是,诺登舍尔德似乎特别欣赏这个崇拜者,他还邀请赫定家人前往他在斯德哥尔摩南部海岸的农场中居住了一个月,并在赫定探险事业的起步阶段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赫定最初决定跟随偶像的步伐,前往北极,但是命运却给他指引了不同的方向。中学毕业后,他得到了一个前往俄国巴库担任家庭教师的工作。半年之后,赫定拿着300卢布的薪水,前往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诸多古城遗址探险,从此与中亚结下了不解之缘,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丝绸之路古道上。
1886年9月,刚从中亚地区接受探险洗礼的赫定返回了瑞典。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在遥远的东方,尚有广袤的“未知世界”等待着人们去发现、认识,但仅仅凭借着热情无法维持这一事业,必须前往高等学府,系统学习探险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之后,他进入了乌普萨拉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地理学。在偶像诺登舍尔德的推荐下,赫定前往柏林大学,师从于欧洲第一位亚洲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他因在中国的一系列地质学考察,以及最早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而闻名于世。李希霍芬原本期望将赫定培养成为一名严谨的地理学家,但后者似乎志不在此,探险家的荣耀始终刺激着他去踏足中国。
1890年秋天,尚在度假的赫定接到了来自瑞典国王的书信,要求他作为翻译跟随外交使臣前往波斯。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赫定兴奋得一晚上没有睡着,第二天凌晨便飞奔着穿越森林、渡过河流返回斯德哥尔摩。在完成外交工作后,赫定决定沿着古丝绸之路前往梦想之地——中国。在瑞典和波斯两国国王的支持下,他从德黑兰出发,经过俄属中亚,途经中亚名城撒马尔罕,于12月抵达喀什。由于未获得清政府的游历许可,喀什成为了他此次向东旅行的终点。虽然赫定在这里只驻留了半个月,但在喀什的见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之后,他的心中再无他念,中国成为了他探险的唯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