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稷

一、稷

林家遗址中的稷储藏在袋状窖穴内,窖穴的口部直径0.8、深2、底径2.5米。一个窖穴中稷的堆积层厚约0.4米,体积约为1.8立方米,其秆、叶及带着小穗的圆锥花序虽然已经完全炭化,但保存得相当完好。另有三个窖穴仅在窖底堆积着炭化了的稷的残遗物。经过考查确认,这些大型的窖穴是当时人们专门用来储藏粮食的“仓库”。此外,在灰层中和一些房子里的陶罐中也发现了粗的谷粒。现将出土的稷的形态特点,以及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特征记述如下。

稷具有发达的须根,根粗1—1.5毫米。秆单生,粗4—7毫米,节部明显而稍膨大,第一节间长约1厘米。叶线状披针形,宽约4毫米,叶脉平行。在保存完好的炭化植株上部有下垂而开散的圆锥花序残留,其细枝长7—19厘米。小穗长3—3.5毫米,背腹压扁;第一颍长约2毫米,第二颍宽卵形,长约3毫米,具11脉,脉在顶端汇合成喙状;第一外稃与第二颍近等长;第二外稃革质,由于炭化而呈黑色,并有光泽,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边缘卷抱内稃,其上纵向脉纹极明显;内稃革质,亦呈黑色,有光亮;谷粒近球形,直径约1.8—2毫米,基部有三角形的胚窝(图版,1—4)。

根据上述特征,我们把出土植物标本的颍果与现代西北地区广泛栽培的稷的颍果进行了详细地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基本相似而无明显的差异,故确认其为禾本科稷属的稷(Panicum miliaccu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