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伏羲女娲”图像辨析
*
李怀顺 魏文斌 郑国穆
【作者简介】李怀顺,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魏文斌,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郑国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天水麦积山石窟研究”。
麦积山石窟,据文献记载最早在十六国后秦时期就已开窟造像,以后历经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不断开凿和重修,形成现今的规模。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早的开凿在麦积山的西崖下部以74、78双窟为中心的区域。其中,在74窟的西侧、62窟的东侧,有毗邻的两龛,均为小型圆拱龛,是一对有特色的“双窟”,左为第69龛,右为第169龛,在两龛龛柱之间壁面上浮塑两条交龙,此图像本应为佛教石窟中较多见的龛楣、柱的装饰艺术,却被多数研究者看成是“伏羲与女娲”,并将图像释读为“人首蛇身作交尾状”,与石窟中本身的浮塑图像内容及其宗教意义相去甚远。笔者冒昧著文,以澄事实,希冀不再以讹传讹,还其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