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内容体系化

一、加强教学内容体系化

博物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博物馆陈列与设计的课程体系还在建设中,教学内容还不系统,现成的教材较少。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学会编著的《博物馆陈列艺术》是目前博物馆陈列与设计课程教学最权威的参考教材,但其成书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教材体系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这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陈列设计在理念、方法、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因此,教材在内容上相对滞后。近些年来,许多有博物馆策展经验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研究中来,博物馆陈列设计方面的论著不断出现[2],为我们开展博物馆陈列与设计课程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参考。但这些成果就其内容来说,各有侧重,这与博物馆陈列设计本身涉及面广泛有关。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广泛搜集资料,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

在借鉴其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博物馆陈列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可整合为三个部分:一是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设计,二是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设计,三是策展实践。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设计部分主要包括博物馆陈列展览选题、主题确定、展陈资料准备、陈列大纲撰写与审定、陈列展览文字说明撰写与翻译、制定布展方案等;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设计包括博物馆陈列艺术总体设计、展厅设计、设备设计、色彩设计、采光照明设计、陈列版面与文字设计、辅助产品设计等。陈列展览内容设计是艺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而艺术设计又是内容设计的表现形式,而且两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内容设计者和艺术设计者在展陈工作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可以进行交流与讨论,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策展实践是将陈列展览内容设计与艺术设计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以达到博物馆陈列与设计课程教学目的。这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层层递进,互相影响。

从教学对象学生方面来看,我院博物馆陈列与设计是研究生二年级时开设,学生们经过了前期相关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博物馆学专业素养和初步的审美意识、创意设计能力及表现能力,这为博物馆陈列与设计教学取得较好效果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