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腰饰牌上的武士和西方神祇

一、银腰饰牌上的武士和西方神祇

第1块和第9块(图3、图4)均为近似长方形,两边饰连珠纹,这两块是腰带接头上的两块,如图1所示,扣合在一起这两块就是组成一个门。

这两块饰牌上的人物均着宽松上衣,紧身裤,赤膊。第1块上的人物,似乎头顶有以圆形小帽,留有外撇的八角胡茬,右手持竖立的长柄器物,左胳膊抬起手呈握状,身体作行走状。第9块上的人物,卷发,左肩扛一个三叉戟似的物,右胳膊和手也抬起。

图3 包金西方神祇人物连珠饰牌银腰带上的第1块

图4 包金西方神祇人物连珠饰牌银腰带上的第9块

显然,图像中这是两个与守护门有关的人物或者神祇。

门神,在先秦文献中已经出现。《山海经》中称,东洋大海中有岛,曰度朔山。其上有株巨大的桃树,躯干盘曲三千里。东南一枝弯曲成一座拱门,曰鬼门,普天下恶鬼均经此出入。天帝遣神将“神荼”“郁垒”镇守,人间仍有恶鬼,黄帝取桃枝画神荼、郁垒和老虎于百姓宅门,被人们效法于后世,更有取桃木板直书二位神将名讳者,谓之“桃符”,是驱邪避祸的意思。汉代画像石上的门神图像,具有较显著的时代特点:面目露出狰狞,手持有武器。 (图5、图6)

图5 汉代画像石上持戟门神

图6 汉代画像石上的“神荼”“郁垒”

包金饰牌上的人物,与汉代画像石上的门神,尤其是图5中的两个人物有一定相似性,如面朝相对的方向,均手持武器。但是着装和气势完全不同,汉代画像石上的门神是内敛和站立的,着装上下装均紧贴身体,而包金饰牌上的人物却上衣宽松,赤膊,而包金饰牌上的人物是外向和走动的。图6中的“神荼”、“郁垒”是蹲居状,包金饰牌上人物图像很难说与汉代门神类神祇人物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近来有学者认为汉代画像石图像中的羽人形象受到了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响[1],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其他方面的辅助资料来更深入地认识这个问题,比如守门人物之间是否有关系和影响呢?

如果要在希腊罗马神话的神祇人物中找一个与第1块和第9块上人物近似的形象,大力神赫拉克利斯是最为近似的。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又名海格力斯,罗马神话名为的赫丘利(Hercules),他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生前完成了十二项英雄伟绩,被升为武仙座,他还参加了阿尔果斯远征帮助伊阿宋觅取金羊毛,解救了普罗米修斯等,赫拉克勒斯英明一世,却最终遭小人迫害,难耐痛苦而自焚身亡,死后升入奥利匹斯圣山,成为大力神,有关他惩恶扬善,敢于斗争的神话故事,历来都是文艺家们乐于表现的主题。

在今天的西方世界,赫拉克勒斯一词已经成了大力士和壮汉的同义词。学者邢义田总结了希腊罗马世界中的赫拉克利斯造型特征。(1)赫拉克利斯裸身,肌肉粗壮结实,有胡须(图7);也不裸、无胡须或穿着铠甲的(这个特征与包金饰牌上人物有一定近似度)。(2)有时戴狮头盔,批狮皮(图8)。(3)手执野橄榄木制的棍棒,手握的一端较窄小,末端较粗壮。棍棒表面不平滑。(4)狮皮和棍棒是赫拉克利斯最主要的外形标志。邢义田先生并指出:公元4—9世纪赫拉克利斯的造型图像曾深刻影响到古代中国,在石窟壁画和墓葬随葬俑中有许多的人物形象都受到了影响。但出现了变异,一方面不再是原来的希腊英雄赫拉克利斯,一方面地位似乎也越来越低。然而不论是执金刚神、护法天王、神王、力士、干达婆或今世凡人墓中的卫士(图9、图10),他们象征性的角色——勇士和保卫者——仍然和希腊神话中原本的角色相当一致。[2]

图7 希腊罗马时期的赫拉克利斯雕塑:裸身,肌肉粗壮结实,有胡须。

图8 戴狮皮盔着狮皮装的赫拉克利斯

图9 西安东郊出土唐三彩武士俑

图10 山西长治北石槽唐代3号墓武士俑

显然,这两块包金饰牌上的人物并没有赫拉克利斯造型传播到东方时所具备的造型特征。

在传播到中国的希腊罗马神话人物图像中,手持武器的还有以下几幅:

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墓地出土“马人”武士毛织物上的持长矛的武士像。这件毛织品长116厘米、宽48厘米。1984年洛浦县山普拉墓地1号墓出土(图11)。上部是希腊神话中吹奏竖笛的半人半马怪,下部为执矛武士像。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马人“喀戎”是克洛诺斯和菲吕拉的儿子,他性情善良,富有智慧,正直而正义。马人和具有罗马人容颜的武士,又是怎样的理由合在一张图案里呢?有人认为马人是武士的守护神。

图11 新疆山普拉墓地出土“马人”武士制品

包金饰牌上的人物,其面部不像普拉墓地出土“马人”武士,深目高鼻的面部特征显著,第1块饰牌上的人物手持武器与山普拉武士长而尖锐的矛也明显不同,我们认为第1块包金饰牌上人物所持武器是槊。槊:《说文》矛也。亦作矟。矛长丈八谓之槊。矟,《释名》:“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步骑兵都使,有步槊和马槊之称。《晋书·刘迈传》:“桓敬道戏马听事前,以矟拟殷仲堪。迈谓敬道曰:马矟有余,精理不足”。在南北朝时期槊的广泛使用和重装骑兵用于战争恐密切相关。山西太原徐显秀墓壁画中,出行的仪仗队中,士卒所持武器大部是槊,长于人体一倍,且上装饰幡(图12)。

图12 山西太原徐显秀墓壁画:出行的仪仗队中,士卒所持武器多是槊

第9块饰牌上人物左肩所扛,似为希腊神话中的武器三叉戟(Trident),这是一种长柄类武器。一般三叉戟只是渔夫用于捕鱼的器具,但有时会被利用成武器,不过历史上并没有国家将三叉戟作为正式武器。三叉戟前端有三个分叉,不但攻击力提升,而命中率也会提高。在希腊神话中,这却是海神波塞冬的象征物和武器,照传说是他用三叉戟劈开大山,将山石变成岛屿。如同波塞冬般的罗马神涅普顿也是以三叉戟为象征(图13)。

图13 希腊神话中持三叉戟的海参波塞冬

宁夏固原出土鎏金胡瓶上的手持短矛的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此瓶腹部的三组人物图案。这三组图案叙述的是一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三位女神赫拉、尼刻、阿佛洛希忒为“谁是最美丽的女神”而争论不休,众神之王宙斯命令由帕里斯判定。帕里斯是特洛伊国王的儿子,他以英勇无畏而闻名。这是一个选美的难题,帕里斯王子斟酌再三仍无法定夺,三位女神都是美丽无比。阿佛洛希忒向帕里斯许诺,如果自己被选中,将把天下最艳丽的女人海伦送给他。最后,帕里斯将刻有“献给最美丽的女神”的金苹果献给了阿佛洛希忒,第一组图案表现的就是这个内容。帕里斯在阿佛洛希忒帮助下越海前往希腊寻找海伦,海伦是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王后,一见到远道而来的帕里斯顿生爱慕之情,趁丈夫离开王宫之际,带上珠宝首饰与帕里斯私奔到了特洛伊城。第二组表现的就是海伦手拿珠宝首饰盒与帕里斯相约私奔的内容。得知此事的墨涅拉俄斯怒火中烧,于是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拉开了序幕。10年的征战与抵抗使双方难分胜负,最后,希腊军队巧妙实施了著名的“木马计”才彻底击败了特洛伊守军。墨涅拉俄斯夺回了心爱的王后海伦,这场争夺美人之战最终尘埃落定。第三组图案表现的就是头戴盔帽的墨涅拉俄斯迎回海伦的内容。墨涅拉俄斯赤裸上身,下着缠绷小腿的紧身裤,左手执短矛,右手持盾牌(图14)。无论姿态还是画面组合,包金饰牌上的人物与墨涅拉俄斯都不同。

图14 宁夏固原鎏金银瓶上的墨涅拉俄斯

经过以上比对分析,我们认为,第1块和第9块包金饰牌上的人物是两个武士,也可以说是勇士、守卫者的形象,不是特指哪一个希腊罗马神祇人物。在人物的塑造上,第1块饰牌上的武士形象可能受到希腊神话大力神赫拉克里斯的影响,第9块饰牌上的武士形象可能受到海神波塞冬。事实上,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英雄武士形象已经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物图像中。葛承雍认为:唐玄宗的武惠妃石椁正面“勇士与神兽”的主题浮雕图形源于希腊神话“英雄牵拽神兽抗斗魔鬼”的寓意。四面长方形浮雕图案中,都有一位高鼻卷发深目的西方勇士牵拽着基于狮子而来的神兽,好似飘浮于空中,勇士们多头戴冠圈式长条饰带,身材魁梧,腰部束紧而下肢细长,脚蹬波浪纹软尖鞋,双手紧绷神兽缰绳,神情专注。其中一个图案中一位西方人形象的勇士侧立左边,秃顶脑袋上没有戴冠圈,卷发后梳下披,下巴有七八根稀疏胡须,脖颈戴有三环项圈。他一手拽绳,一手拉绳缠指下末尾,身姿弯弓,造型逼真。这与希腊神话中诸神之首——宙斯的形象特征相似,譬如隆起的额头、下垂的卷发、卷曲的胡须和宽阔的胸部等。除了勇士的外貌、服饰、肌肉强健及牵拽神兽等特点与希腊艺术相似之处,这座石椁上还有灵芝鹿、大山羊、老虎及飞禽等众多图案,而山羊献祭是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悲剧一词就源于希腊语中的“山羊歌”一词,山羊图像常常被用于悲剧的演唱中。葛承雍认为:武惠妃石椁上有的神兽头上竖有弯翘的长角,犹如大羚牛的弯角,加上雄狮鬃毛飞扬,显得气宇轩昂;有的神兽虽是狮首虎身,但身上又散布着豹斑。这完全符合西亚古代艺术中呈现出混合型动物的神兽形象,直接受益于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东征后西亚与中亚形成的希腊化风格。武惠妃石椁正门的主题整体上选择西方面貌的勇士和神兽守护的故事,不仅证明希腊化艺术风格历经古典时代到波斯萨珊始终未有断裂与隐退,而且反映外来神祇被引入和吸纳到唐人意识之中[3]

第2块和第4块、第6块、第8块圆形饰牌上的为背带双翼女性,着褶皱长袍,戴软圆帽,裸露双乳,深目高鼻。她右手持一橄榄枝,依坐在一高塌上,当为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图15、图16、图17、图18)在传统的描述中,胜利女神常带有翅膀,拥有惊人的速度,但是除此之外并不具有其他特殊力量。她并不仅仅象征战争的胜利,而是代表着希腊人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尤其是竞技体育领域中的成功。因此她被认为是带来好运的神祇,经常作为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在艺术作品中,她通常同化于其他的神,比如古希腊的雕塑家通常将她塑造为娇小的带有翅膀的形象,栖停于另一个神的手臂,或是从同伴神的衣裳中探出,或者像仙女一样高飞于天空。她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传说她曾协助宙斯战胜提坦巨人,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在西方艺术中常以身生双翼,携带橄榄枝的形象出现。

图15 中间的是包金西方神祇人物连珠饰牌银腰带上的第2块

图16 包金西方神祇人物连珠饰牌银腰带上的第4块

图17 包金西方神祇人物连珠饰牌银腰带上的第6块

图18 包金西方神祇人物连珠饰牌银腰带上的第8块

美国纽约巴德大学的帕特丽夏·伊辰宝姆·卡利丝基认为:秦汉时期,希腊罗马带翼神话人物图像已经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影响。她将传播到中国的带翼神话神祇图像分为两类:

一类带翼形象是爱情之神伊洛斯,它也被称之为丘比特或伊洛特。伊洛斯一般尺寸较小,并且刻画得较为随意,在约公元前5世纪的一尊陶瓶上,伊洛斯正盘旋于海伦和帕里斯这对悲惨恋人的上方;而在同时期的一块宝石上,伊洛斯还作为普绪刻的丈夫出现。希腊化时期,伊洛斯则被刻画为爱神阿芙罗狄忒身旁的小巧侍从:在一件来自科林斯湾的铜镜上,阿芙罗狄忒正被好色的潘神骚扰,而伊洛斯就随意地站在她身旁。这种组合也同样成为雅典国家博物馆的一组群雕题材。

一类就是胜利女神像,罗德斯出土的那些公元前7世纪的装饰嵌板证实了早在希腊古典时期(725—620年)就存有早期的带翼形象。这些形象一般立于正前方,双翅向两边伸展开来。西方的古代艺术中有两类带翼形象:其中较为古老的一个应是胜利之神——在一枚公元前5世纪的钱币上,刻画了胜利之神的侧面形象,他正挥翅降落,向四马两轮战车上的御者敬献胜利的花环。众多希腊化时期的实物中均有这胜利之神形象,如帕加马神庙的宙斯祭坛上刻有胜利女神像,它陪伴在尼刻女神身旁,大张羽翼,具有自然主义风格;还有卢浮宫里名声显赫的萨摩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像[4]。爱神伊洛斯的图像,见于阿富汗席尔巴甘大夏黄金宝藏的金饰件上(图19)。陕西西安红庙坡汉墓出土一件高2厘米的青铜质带翼爱神像(图20)。

图19 阿富汗席尔巴甘大夏黄金宝藏金饰件,图像右侧为背有双翼爱神像

图20 陕西西安红庙坡汉墓出土爱神像

中国境域发现的胜利女神像,大都出现在考古出土的东罗马金币的背面(图21)。

图21.1 中国出土东罗马金币

图21.2 中国出土东罗马金币背面女神像

中国古代墓葬中东罗马金币随葬的习俗,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是希腊罗马习俗,也有人认为是中国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胜利女神图像中,一手持权杖,一手持十字架,或许与早期景教信仰有关。而包金饰排上的胜利女神并未持有十字架,靠在狮子上的姿态却是希腊罗马神话中酒神造型中常见的。如甘肃靖远西式葡萄神祇纹鎏金银盘上,酒神狄俄尼索斯就是手持权杖,倚靠在狮子上(图22)。

图22 甘肃靖远西式葡萄神祇纹鎏金银盘

第3块、第5块、第7块包金饰牌上的人物,男性年轻神祇,着宽松长袍,卷发,深目高鼻,坐在矮塌上,第3块、第5块是左手所持一筒状物品,第7块上右侧男性,我们推测他手中所执之物或为取火器物或为某种工具(图23、图24、图25)。

图23 包金西方神祇人物连珠饰牌银腰带上的第3块上的男性神祇

图24 右侧为包金西方神祇人物连珠饰牌银腰带上的第5块上的男性神祇

图25 左侧为包金西方神祇人物连珠饰牌银腰带上的第7块上的男性神祇

第5块包金饰牌上的人物,坐姿与第3块、第7块上人物相同,也是直坐在四腿矮凳上。相貌略不同,腮帮鼓起。手中所持很可能是橄榄枝。在商务印书馆编著《神话辞典》中,收录有一张公元初罗马摹仿希腊的大理石阿波罗雕像,“端庄匀称、无须”的特征与饰牌中的男神吻合,更为重要的是,站立的大理石阿波罗雕像也是左手握一细筒状物品。[5]很可能,饰牌上的年轻男神祇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希腊神话传说中,他得罪了爱神丘比特,丘比特身上背了两支箭,一支金箭,一支铅箭。传说被金箭射中的人就会滋生爱情,情爱如痴,被铅箭射中的人就会心如磐石,冷若冰霜。于是丘比特就用金箭射中太阳神阿波罗,而用铅箭射中一位人间女子。于是太阳神阿波罗疯狂追逐她,而那位女子却四处躲避。最后她无可奈何变成了月宫中的月桂,使得太阳神阿波罗只能遥遥相望。太阳神阿波罗还和缪斯九女神一起司文艺之职,为了表示他的爱,他把月桂编成花冠送给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获奖者。而在希腊盛产橄榄而少桂花,希腊人就用橄榄枝来代替月桂枝。所以橄榄枝不仅象征和平,还象征高贵。常见的阿波罗形象多是长发无须的青年,随身带有竖琴、弓、神盾等。

图26 左手执筒形器的阿波罗(转引自M.H鲍特文尼克等编著《神话辞典》,第3页。商务印书馆,1985年)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的是:9块包金饰牌上装饰了2位武士,2位希腊神话人物。神话人物分别是胜利女神尼刻和太阳神阿波罗。两位武士的形象塑造,深受大力神赫拉克利斯和海神波塞冬影响。腰带饰牌上的希腊罗马神话人物是以古代希腊日常生活生活中常出现的胜利女神为中心的一组希腊神话人物。在古典希腊时代,从罗马到中国的广大区域中都出土有以胜利女神像图像或者以之为母题的艺术品,在希腊神话中,雅典难正是赐予武士荣誉的大神。阿波罗是伟大的预言家。集男性美于一身的神祇,代表着理想青春、阳光、英俊、健康,并且多才多艺,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尼刻和阿波罗常常是同时出现的两个神祇。银腰带包金饰牌上以尼刻为中心的图像,与丝绸之路沿途对女神的崇拜具有普遍性这一历史现象相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