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兵器和器械

(四)兵器和器械

弓、箭、刀是古代士兵常用武器。黄旗、梆、铃用于报警、传递信号和号令军士,《练兵实纪杂集》中“大约相去一、二里梆鼓相闻为一墩”,《昌平山水记》中“每一、二里铃柝相闻为一墩”,可资证明。《明经世文编》也提到:“每墩起盖房屋二间,合为一间。其各墩应有锅瓮、器皿、旗帜、号带、弓箭、盔甲、枪刀、火器,俱各置办完全”[19]。从史料记载看,墩台使用的旗帜有白色、黑色、黄色、红色等,对其颜色没有严格的区分。软梯是士卒用来上下墩台的工具,“在台侧上下,用软梯,上收下垂”[20]。为安全起见,明代部分烟墩似不设供士卒上下的通道。檑石也是有效的御敌武器,垒石成堆,自上而下攻击敌人。柴堆、烟皂(即烟灶)和狼粪用于点燃烽火,白天燃烟,夜间放火。文献记载表明,墩台上多用狼粪、牛粪和马粪燃放烽火,“多积狼粪火种。”但为何在“狼粪”前出现“鸡犬”二字,令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