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代东北一带之边堡
建筑与甘肃现存者之比较
明代边防,殆以卫、堡、墩、台、边墙,为其主要建筑。往往沿河越山,利用天然形势,加人工而成之。据辽海丛书《全辽志·边防志》所记:每卫必设筑与边墙若干,堡之周侧,高处率以屯兵,低处多用按伏,并择要建置墩台若干(案:二者大致同用)。以为据高临下,戍守瞭望之所。建筑多以土与砖石为之。边墙名类较多,有劈山墙、石墙、山险墙、土墙、柞墙、木板墙、砖墙、石垛墙之别。今以见于甘肃者言之(如十里店沿河西行所见之边墙、堡、墩是)。墩多杂以砖石,而墩、台、边墙多为土筑(似亦有土砖并用,而今被拆毁者)。且亦沿河越山,似无大异。甘肃省之推全,当亦如是。至此等建筑程序之演进,《辽志·边防志》以为“边墙之初筑也,仅利用山脉,堆砌石垒,利用河川,立木作栅,或堆土为堑。后于最重要处,始立烽燧、台、城、屯、堡,其后乃改筑土墙,最后又更砌砖墙”云云。不悉甘肃各地,亦如是否?吾将于十里店东西一带,再做详细之考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