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几点认识

四、几点认识

从会议主题、论文主题及与会代表的发言主题可以看出。本次会议有如下特点:

(一)语言文献研究、社会经济史研究、考古及洞窟艺术研究等传统优势学科依然是敦煌学的研究主流。可以说,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一主题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二)敦煌学的热点问题依然受到关注。新时期的“敦煌学向何处去”已成为所有敦煌学者所面临的问题。颜廷亮、李最雄、李正宇、赵逵夫、张德芳、田澍等就本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的回归问题以及由此而带出的对斯坦因的评价问题也成为讨论热点。与会代表表达了敦煌文物应该返回故土的意愿。就斯坦因本人而言,伏俊琏(西北师范大学)认为,学术问题和历史问题要区分对待,不能因为斯坦因对敦煌学的贡献掩盖其劫掠敦煌文物的历史事实。可见,敦煌学的研究领域逐渐开阔,敦煌学者的研究目标更加务实。这些问题必将成为未来敦煌学的又一研究领域。

(三)国家级精品课程“敦煌学”的确定及兰州“敦煌文化陈列馆”建议的提出,意味着敦煌学在教学和文化产业上迈上了新台阶。此前,除西北师范大学外,还有兰州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敦煌学的专业研究和教学工作。但出于培养研究人才的目的,敦煌学的教学只限于研究生阶段。将“敦煌学”创建为国家级本科精品课程,使“敦煌学”课程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互联网上被免费共享,必将大大扩展“敦煌学”的教育影响力和社会受益面。使过去侧重科研工作的中国敦煌学在教学上的劣势得以扭转,“敦煌学教育”也将成为敦煌学研究的新领域。发展敦煌文化产业已经开始了多年,但由安宁区人民政府提出这一思路,在甘肃省会兰州建设陈列馆,则是首次。表明地方政府在发展文化上的创新思路,也表明古老的敦煌文化的经济影响力也日益加强。同时,该项目也将会进一步提高兰州市的文化品位。本次会议也希望,甘肃敦煌学会以后能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力求在敦煌学学术研究与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双赢。

本文以《研究、教学与敦煌文化产业——2007年甘肃敦煌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为题原刊于《敦煌文化论集》 (甘肃敦煌学会编,东亚文化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