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唐宋西夏时期

二、唐宋西夏时期

唐代的砖雕发现于平凉的灵台以及河西地区的酒泉、敦煌等地。灵台发现的六块伎乐和佛像雕砖是陇东地区为数不多的唐代砖雕,尤其是表现了佛教的内容,弥足珍贵。酒泉西沟唐墓和敦煌佛爷庙湾唐墓是少见的模印画像砖墓,模印砖的雕刻内容有骑马出行、牵驼、十二生肖等。唐代模印砖,在制作上与画像砖不同,是壁画砖的另一种形式。敦煌佛爷庙湾唐墓群出土大量模印砖,内容有胡商牵驼、骑士巡行、四神、龙首犬身怪兽、缠枝葡萄、忍冬纹、宝相花纹、水波纹等。123号唐墓的胡商牵驼图模印砖(图6),砖呈灰色,图案模印凸起成浅浮雕状,四周有凸起边框,浮雕为一胡人牵一骆驼。胡商头戴尖顶帽,高鼻,尖下颌。身着窄袖长衫,腰系带。右手牵驼缰,左手握竿扛于肩上。骆驼矫健雄武,脖颈长伸,张口作嘶鸣状,阔步而行,颈上套一项圈。驼峰间架长方形驼囊,驼囊上为菱形物,其后趴卧一小猴,猴尾上扬,生动可爱。同一唐墓出土的骑士巡行图模印砖,骑士头戴幞头,身穿V形领窄袖衫,骑乘于骏马上。骏马鬃发竖立,圆臀长尾,昂首扬颈,四足腾空,矫健阔步。前身骑士手持旌旗,旌旗直立,旗端飘三旆,后侧骑士佩戴长剑。画面表现了骑士的英姿[7]。模印砖自秦汉出现,魏晋一直在墓葬中使用,敦煌出土的模印砖说明唐代墓葬中仍延续沿用。

甘肃中部及陇东南地区天水、平凉、庆阳等地发现了较多的宋代墓葬[8],这些墓葬中很多都是仿木构建筑形式的墓室,非常华丽。很多墓室中都有砖雕,清水发现的一批宋代砖室墓葬多为仿木构的彩绘砖雕墓,是雕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天水发现的表现宋代乐舞的彩绘砖雕尤为珍贵,清水宋墓中的佛道音乐砖雕也是不可多得的表现佛道音乐的重要实物。它们极具生活气息,与宋代文化整体特性相一致。天水市南集宋墓出土的音乐图案砖有吹奏笛箫、击磬(图7)、吹笙、拍板等,均加彩绘,砖正方形;宫伎拍板图雕砖中,人物的冠应为局脚幞头,局脚即是两脚弯曲。《东京梦华录》卷九称此种为卷脚幞头,两角向上卷起。在白沙宋墓中,出现过戴此类冠的人物形象。

图6 胡商牵驼图模印砖时代:唐;出土于甘肃敦煌佛爷庙湾墓群123号唐墓。

图7 编磬击乐图时代:宋;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乡南集宋墓。

金代的墓室砖雕及画像砖在甘肃出土比较多,题材为常见的生活场景、二十四孝以及动物、装饰图案等[9]。渭源县蒲川乡刘营村出土金代仕女图画像砖(图8),砖面白垩打底,墨线勾勒二妇人,似为一主一婢。二人侧身站立,主人包红色头巾,身着交领长裙,裙带下垂,双手拢于胸前。婢女梳髻,身着交领长裙,双手拢于胸前。武山洛门镇西旱坪金代泰和六年(1206年)墓出土仕女图画像砖,此画线条简洁,色彩淡雅,代表了金代绘画的风格。西夏占领河西地区达一个多世纪。西夏充分吸收汉族文化,对于佛教的传播和推广尤为有力。现宁夏、甘肃河西地区保存有不少西夏时期的石窟、佛寺、塔等建筑,是研究西夏佛教艺术的珍贵材料。西夏的陵墓除了宁夏的西夏陵外,武威曾发现过一批西夏墓葬,墓室里出土了一些木版画,对于研究西夏的墓室绘画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10]。西夏的雕砖在甘肃出土尚不多,庆阳市西峰彭原乡出土了一批西夏的方形砖雕,题材有象征吉祥的凤鸟、莲生贵子,以及佛教的飞天、荷花等。

图8 仕女图画像砖 时代:金,出土于甘肃渭源县蒲川乡刘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