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青铜器铭文

(四)青铜器铭文

青铜器铭文尤其是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官职的记载,如:

内史:“王乎内史尹册令师兑”(三年师兑簋)。

小臣:“周公易小臣单贝十朋”(小臣单觯)。

《周礼·地官·司徒》中相关的记载为:

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曰度,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掌叙事之法,受讷访,以诏王听治。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赏赐。亦如之。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

《周礼·夏官·司马》里记载:

小臣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掌三公及孤卿之复逆,正王之燕服位。王之燕出入,则前驱。大祭祀、朝觐,沃王盥。小祭祀、宾客、飨食、宾射掌事,如大仆之法。掌士大夫之吊劳。凡大事,佐大仆。

二者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呢?事实上已经有学者利用铭文研究官制了。利用青铜器铭文研究官制,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要数郭沫若了。他的《周官质疑》首先证明了周礼的作者不是周公,并且使对周礼的研究摆脱从文献到文献的困境,走上了利用金文研究文献的新道路,亦即“用地下之文物证地上之文物”。后来也有学者利用青铜器铭文研究西周官制,但成就多比不上郭老。

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4]首先把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排比并对有关职官的铭文进行断代研究,然后对《周礼》进行一分为二的研究。首先把西周金文中收集到的职官与《周礼》六官(冬官缺)进行对比,发现《周礼》四分之一以上职官可以在西周金文中找到根据。而且可以使用金文解释《周礼》中部分官职记载模糊不清的问题如“宰职”。也就是说金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补释《周礼》,同时也说明《周礼》内容的真实可靠性。

原刊于《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

【注释】

[1]张懋镕:《殷周青铜器埋藏意义考述》,《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38—143页。

[2]林尹:《周礼今注今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第183—288页。

[3]朱风翰:《古代中国青铜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19—527页。

[4]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11—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