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铜器合金

(三)青铜器合金

青铜器研究,不仅包括研究器形、铭文、组合关系,而且包括研究铸造技术。前三项研究旨在发掘它的社会价值,对铸造的研究则属于工艺方面。但是两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周礼》中关于青铜器铸造的记载最著名的莫过于《考工记》六齐了: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种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齐即剂,配量多少。关于铸造青铜器时铜锡配料的比例,大致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甲种认为铜锡比例是5∶1,金是青铜,其他依次类推;乙种认为铜锡比例是6∶1,认为金是纯铜。笔者认为铜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单质铜很难在自然界存在,在自然界存在的多是化合物。认为铜锡比例是6∶1的学者,对鉴燧之齐“金锡半”的解释仍有两种说法:一是金锡1∶1,一是金锡2∶1。对于上面两种不同的观点,又有学者从两个方面进行验证。一是用现代金属材料学对青铜机械性能的认识与以上两种意见相比较,二是用商周青铜器合金成分检测结果与以上两种意见比较,并认为后者也可以同时对《考工记》所规定的“工齐”配置方法是否合乎商周青铜器合金之实际情况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是《考工记》中铜锡比例与乙种观点相合,即:

1.《考工记》六齐中的大刃、鉴燧之齐甲乙两种解释(鉴燧之齐取乙种第二种说法)中锡配料量皆过高,均与商周各时期的实际不合;

2.甲种解释除钟鼎之齐与殷代、西周时期的容器(及西周乐器)之成分较接近外,其他斧斤、戈戟、削杀矢诸齐与商周各时期实际情况皆不合;

3.乙种解释中钟鼎、斧斤、戈戟之齐,除斧斤之齐与殷代成分相合外,余皆与殷代、西周实际成分不合,但三者与东周实际成分接近或相同;乙种解释中削杀矢之齐高于殷代至东周时期实测的镞平均含锡量,但东周时期镞标本中含锡量有与之相同者。

乙种解释虽有于实际不合者,但多数与东周时期实际相合或相同,基本反映了东周时期青铜铸造的合金配料情况。这个结论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周礼》成书于战国的可信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