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边防与甘肃之关系
2025年10月14日
一、明代边防与甘肃之关系
明虽灭元,而元之部族,遁居漠北,自号鞑靼,联络西北各族,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东、西、北)。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分地守御,绵亘万里。辽东、宣府、大同、蓟州、偏头、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并设九镇;而综以延绥、宁夏、甘肃号为三边。复以险分内外,设内边外边之制;冲有缓急,立极冲次冲之防。可谓营堡墩台,星罗棋布;峻垣深濠,烽堠森严矣。隘口通车者,以百户守之;通樵牧者,以甲士十人守之。烟墩务筑高厚,贮粮常逾五月。柴薪药弩,积备必丰。墩旁凿井,视若重门,以蔽蕴藏。平时则遣游击哨马,以探瞭焚荒;秋冬则诏诸王公候,以阅边巡塞。故御暴之旨,在有明一代,常凛凛也!即以甘肃一省之自明以来之地名称卫、镇、营、堡、屯、墩、台者考,亦足以见当时守备之严密,与在军事上关系之重要矣。
今按此碑所刻,额曰“深沟儿墩”,题曰“墩军伍名口”,又以位于十里店堡与盐场安宁两大堡间边墙之旁,则其占有军事上之一重要据点甚明。况与此墩大小相若,东西连列者,不一其数,是由墩之重要,更足以证明甘肃全省在西北边防上地位之当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