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经济类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025年10月14日
(一)多种经济类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如前所述,中国大陆自古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经济文化体系,长城沿线以北包括新疆、西藏主要是采集狩猎或游牧文化,长城以南分别是黄河流域的粟作农业文化和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文化。另外,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中国大陆的南部边缘可能属于采集渔猎文化,后来则逐渐融入稻作农业文化体系。就人类生存需要而言,不同经济文化类型之间的互补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这些相互毗邻的不同经济类型文化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交流融合现象,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在长城沿线、秦岭——淮河一带及南岭——武夷山脉一带形成了三个文化接触地带,文化交流融合现象相当突出[22],其中有些文化因素的相互影响则更为深入。事实上,由于中国大陆南边边缘地区经济转型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只有前两个接触地带的文化交流现象始终都比较明显而重要。尤其稻作农业栽培技术逐渐渗透到黄河流域的广大区域,并对中国大陆周围的朝鲜半岛、日本等地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由于粟作和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相互毗邻,为农业文化提供了非常辽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在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以农业经济文化为主导的聚合现象,并造就了文化连续发展的特点,使得中国古代文明得以长期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