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文弼
2025年10月14日
三、黄文弼
1939年,西北师范学院独立建校之初,西北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在历史系任教[8]。此前,黄文弼先生曾于1927年、1933年两次奔赴甘肃、新疆进行历史考察,前后共达四年时间,被誉为“中国西北考古的第一人”。黄文弼先生对敦煌学的关注也很早,1931年,黄先生翻译斯坦因《敦煌取经记》[9],发表《敦煌佛教艺术的系统》[10]。他教课的范围比较广泛,曾开过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美术史、蒙元史、西北边疆史等课程,但研究重点在西北史地方面。有资料表明:“抗战的这几年,他结合着教课,除了编写讲义外,主要作些西北史地的研究,不少有关西北史地的文章是这个时候写出的。”[11]完成于这一时期的有关西北史地的著作有:《两汉通西域路线之变迁》《罗布淖尔考古记》《河西古地新证》《河西四郡建置年代考》《中国古代大夏位置考》等,其中不少内容就属于今天的敦煌学的范畴。自从罗振玉《流沙坠简》问世以来,甘肃出土汉晋简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大敦煌学的重要内容,黄文弼先生从事敦煌学教学和研究的重点即在西北史地及简牍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