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精品课程要以广泛赞誉为激励
我校敦煌学课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赢得了校内外研究生们的口碑,而且得到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国灿教授、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程喜霖教授、中国唐史学会原会长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朱雷教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张德芳研究员等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们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誉,也相继受到学校、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等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我们教学团队成员也因此荣获了许多荣誉,如李并成研究员,2007年11月荣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2008年荣获甘肃省教学名师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还先后荣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6项、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8项。伏俊琏教授,2006年7月“敦煌文学文献丛稿”荣获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刘再聪教授,2008年荣获西北师范大学第49届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2009年荣获第7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潘春辉副教授,2009年荣获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优秀班主任等。僧海霞副教授,2010年荣获西北师范大学第51届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在这些荣誉里面,既包含着我们学科团队长期以来所付出的艰辛,也包含着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但更多的是期望。我们学科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使命在肩,戒傲戒躁,继续发扬开拓精神,决心一方面不断地更新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从精品课程中不断得到最好的收获;另一方面以打造精品课程开道,推动整体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此外,还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不断寻求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推进课程建设中,我校积极搭建促进教学团队成长的各种平台(如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努力完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等,大力营造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在用人导向、奖金发放、经费使用等方面不断引入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外出考察、访学和参加有关学术会议,与国内外敦煌学者广泛交流切磋等,促使敦煌学团队发展壮大,促进团队成员茁壮成长,一个个都成为具有创造型、开拓型的名师。我校敦煌学团队基于支持曾多次应邀前往敦煌、北京、上海、新疆、香港,以及俄罗斯圣彼得堡等地出席敦煌学国际学术会议;我们还多次举办学术研讨会,营造学术氛围和扩大敦煌学课程的影响。如2007年5月18日,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敦煌学研究所与甘肃敦煌学学会等,联合召开“敦煌文化研讨会”,会议主题之一就是研讨敦煌学精品课程的培育和建设,对课程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反复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也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深厚的积淀为基础、以完善的保障体系为依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广泛受益为努力方向、以广泛赞誉为激励等,不断精心打造。它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做法,也是目前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宏伟目标的有效途径。
原刊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11期
【注释】
[1]严隽琪:《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求是》2010年第16期。
[2]师黎、常永英:《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构建和谐教学体系的思考》,《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3]侯治富:《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1期。
[4]李并成:《特色课程需要不断精心打造》,《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第3期。
[5]田玉玺:《历史教学中创造性人格培养的思考》,《现代教育管理与教学》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