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何乐夫

二、何乐夫

何乐夫先生于1937—195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任教。何乐夫名何士骥(1893—1984年),字乐夫,浙江省诸暨县人。何乐夫先生毕业于清华研究院,师从国学大师王国维等,专攻中国文字学与考古学。曾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从事考古研究工作,并兼任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讲师。1937年后,任教于西北师范学院,1952年调离。在陕西城固,何先生主持张骞墓的发掘整理工作,考证了宋末抗金名将杨从仪等的史迹并撰写成《宋代西北抗金名将杨从仪史迹之调查》等著述。1941年,何乐夫与冯国瑞、吴作人等6人考察麦积山石窟。1942年,何乐夫先生发表《西北考古记略》[5]。1943年,他先后在十里店等兰州地区及洮沙(今临洮)辛甸、寺洼山等地作过多次考古调查。1944年,发表《中国文化起源于西北》[6]。1944年冬,西北师院举行校庆活动期间,他举办了一次历史文物展览活动,展出石器、陶器、铜器、历代货币、玉器、玉简册(部分)……,还有历代文物拓片、历代碑帖、汉画像石拓片、秦砖、汉瓦等[7]。1947年夏,在西北师范学院校园东北角发现明万历十年的“深沟儿墩军碑”,撰写《十里店新发现之墩军碑》一文。何乐夫先生研究西北古文明、考察石窟寺、收藏与研读玉简册及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武威汉简整理、山丹县四坝滩文化遗址挖掘等工作等均与敦煌学内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