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中心的形成与文化聚合

(三)政治、经济中心的形成与文化聚合

新石器时代以来,在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政治组织也不断获得发展。约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特定范围内形成了以中心聚落为核心的聚落群组织,而聚落群组织也不仅仅体现在环壕聚落基础之上所导致的史前城址的存在方面。无论聚落群内部管理职能的有效程度如何,中心聚落都可能成为聚落群的政治、经济中心所在。而中心聚落所以能够获得优先发展的重要原因,往往在于文化聚合现象的存在和支持,并且是先进文化因素的聚合。进而,随着社会政治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心聚落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显突出,文化聚合现象也更为明显。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或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由若干聚落群构成的聚落群同盟组织开始出现,聚落的分化更为复杂,黄河和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具有早期城市性质的史前或原史城址,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得以确立[24]。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得以实现,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以夏王朝的建立为标志,形成了以黄河中游为核心的非平等式政治体系。夏商时期,这一政治体系的中心——夏商都城不断迁徙,但多在河南省境内。自西周开始,政治中心转移到陕西省境内的渭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这一地区也处在黄河中游文化区的范围之内,较为广阔的冲积平原为山脉河流环绕,且基本不受下游黄河泛滥的影响。作为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都城,往往就设立于西安附近。及至隋唐时期,这里始终都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中心所在,文化的聚合也是不言而喻的。尽管这种文化交流与聚合现象仍主要局限于中国本土,但毕竟集中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突出文化成就。随着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的开通,汉唐都城长安自然而然就成为这一国际文化交流网络的东方起点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