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早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前中西文化交流就已经存在,至少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进入文明以后,东西方联系更加紧密,交流也就愈加频繁和多样。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某种程度上把一个连通东西方的人类交流的天然通道,凝结成了一个中西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重要纽带。

【注释】

[1]东欧铜石并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最早发现克兰境内的特里波利耶而得名。

[2]土库曼斯坦铜石并用时代彩陶文化,因最初发现于阿什哈巴德附近的安诺而得名。

[3]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14页。

[4]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广河地巴坪”半山类型墓地》图版10:2-6,《考古学报》1978年第2期。

[5]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第38页。

[6]韩建业:《“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考古与文物》2013年第1期。

[7]宿白:《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5—7页。

[8][苏]吉谢列夫著:《南西伯利亚古代史》(上册),乌鲁木齐: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翻译出版,1981年,第12—89页。

[9]南西伯利亚青铜时代晚期文化,因苏联考古学家捷普楼霍夫最先在哈卡斯巴帖尼村附近卡拉—克苏河畔发掘的青铜时代晚期墓葬而得名。时代为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900年间。

[10][苏]吉谢列夫著:《南西伯利亚古代史》(上册),乌鲁木齐: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翻译出版,1981年,第57—58页。

[11]司马迁:《史记》卷50《匈奴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913页。

[12]范晔:《后汉书》卷118《西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921页。

[13]王巍:《汉代以前的丝绸之路——考古所见欧亚大陆早期文化交流》,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16年1月15日。

[14]傅罗文、袁靖、李水城:《论中国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家养动物的来源及特征》,《考古》2009年第5期。

[15]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吴兴钱山漾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0年第2期。

[16]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

[17]王巍:《汉代以前的丝绸之路——考古所见欧亚大陆早期文化交流》,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16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