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冯国瑞

四、冯国瑞

1941年,西北师范大学迁定兰州后,将敦煌学列为文、史、艺术等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冯国瑞、阎文儒先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来校执教的。冯国瑞(1901—1963年),字仲翔,斋名绛华楼,今甘肃天水市秦城区人。1922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受业于柳诒徵、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等,深得梁启超赏识[12]。冯国瑞先生是陇上著名学者、敦煌吐鲁番经卷收藏家,于1941年—1947年任教于西北师范大学。在西北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冯国瑞主要考察了麦积山石窟、莫高窟。调离后对炳灵寺石窟、天梯山石窟的考察是其研究工作的自然延续。

1941年,应西北师范学院之邀,冯国瑞从四川来兰供职。途经天水时,于农历四月初九勘察麦积山石窟,作有《麦积山石窟志》,这是有关麦积山的第一部志书。1944年,考察麦积山,对石窟逐一编号,绘制石窟平面草图,草成《麦积山石窟报告书》,呈交省政府,期望引起当局对石窟的重视。1946年,考察麦积山,呼吁拨款修补栈阁围栏,并筑成麦积山馆五间。1947年,考察麦积山,发现西崖万佛洞,撰写《调查麦积山石窟报告书》[13]《麦积山西窟万佛洞铭并序》《麦积山近六年来文艺写作简记》[14]等。新中国成立后,冯国瑞两次参加国家组织的麦积山考察团,撰写多篇研究及介绍麦积山的文章。并将天水家藏各类文物五大箱悉数捐赠麦积山文管所。

初步查知,20世纪前半期,冯国瑞先生至少于1942年、1948年两次考察莫高窟,第一次考察时即为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冯国瑞首次考察敦煌时,著名画家张大千正在敦煌临摹壁画[15],两人便相识,并结为挚友。冯国瑞作有《敦煌莫高窟杂诗五十首》,且大多有诗注,记载前后两次的考察认识。如:“莫高本义肇于隋,发愿宏文剩墨题。佳句《小弁》须记取,分明托意在《毛诗》。”认为“莫高”得名于《毛诗》“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又如“毁宋出唐总是灾,群姝屏列乐庭瓌。娥眉秦虢簪花美,夺得周郎绢本来”记述130窟前壁乐庭環侍婢画,系张大千剥出之事实。

冯国瑞是第一位对炳灵寺石窟进行具有现代考古学意义考察的学者,时间在1952年。但其对炳灵寺的关注却早在1941年考察麦积山期间,当时冯国瑞正在西北师范学院任教。《麦积山石窟志》记载:“其次则河州之唐述、时亮二窟,今已不知其所在。”冯国瑞对甘肃石窟的考察研究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在对炳灵寺考察结束后,冯国瑞利用工作之便,考察了天梯山石窟。这次考察,是天梯山石窟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的第一次科学考察,考察多有收获和发现。今天,甘肃石窟艺术倍受学界关注,其中,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天梯山石窟声名远扬均与冯国瑞先生的考察有关,冯先生“开拓奠基之功泽被学林及社会深且远矣”[16]

冯国瑞在西北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及前后,对敦煌吐鲁番文书也有收藏、并对过眼经卷写有题记。身后有九件捐献入公,被北京图书馆收藏,其中包括唐写本《春秋谷梁传》。另有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藏于甘肃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