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畜禽病理与病理诊断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四、学习畜禽病理与病理诊断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一)指导思想

1.以动态和发展的观点认识疾病 疾病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过程,而不是静止不变的。在任何病理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往往仅代表某一阶段的状态,并非全貌或整个过程。所以,必须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认识疾病,既要观察到它的现状,又要分析它是怎样发展来的,以及它未来的发展去向与结局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疾病的全貌,真正掌握疾病的本质。

2.正确认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畜禽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在生理情况下,通过神经与体液的调节作用,可维持全身各部分的协调统一。在疾病过程中,某一局部病变势必影响到机体的其他部分或全身,而全身状态也必然影响到局部病变的发展。总之,局部与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二者之间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因此,机体出现任何局部病变,都应视为机体的整体反应,脱离整体的局部病变是不存在的。

3.正确理解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变化的关系 在疾病过程中,畜禽机体出现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改变,并且三者之间往往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为因果。功能的改变势必影响到相应代谢过程的改变以及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代谢的改变必然引起相应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形态结构的改变同样也引起功能和代谢的正常进行。因此,在疾病的认识过程中,必须注意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辩证关系,只有如此,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

4.正确理解疾病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任何疾病或病变的发生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引起疾病的原因既有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外在致病因素(如各种生物因子和理化性刺激物等),又有存在于体内的内在致病因素(包括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防御免疫能力等),二者互为影响。外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性质与特点起重要作用,没有这些外因,疾病就不会发生。而内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致病作用。因此,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只强调内因而忽视外因或只重视外因而不顾内因都是错误的。只有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才能正确地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

(二)学习方法

1.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概念清楚,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病理过程的基本概念;其次要理清各种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发生原因与机制,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再次要把握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种疾病或基本病理过程的主要病理变化特点。

2.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强化实践。通过病理标本、病理切片的观察,以及动物实验、尸体剖检、病理检验等实践过程,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多观察、多实践,借以提高对疾病的观察识别能力,掌握病理学诊断的基本技能。

3.把握知识模块的内在联系 畜禽病理与病理诊断分病理基础、病理诊断技术、主要器官疾病病理与病理诊断、常见疫病病理与病理诊断等四大知识模块,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病理基础模块主要阐述疾病一般规律和基本病理过程,是学习器官病理和疫病病理的必备基础。器官病理和疫病病理则是阐述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及其病理变化,是基础病理内容的延伸和运用。因此,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所以,学习时要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