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理变化
2025年09月26日
二、病理变化
(一)疣状心内膜炎
疣状心内膜炎又称单纯性心内膜炎,是以心脏瓣膜损伤轻微和形成疣状血栓为主要特征。
1.眼观变化 疣状物常见于二尖瓣的心房面、主动脉瓣的心室面,也可发生于三尖瓣和肺动脉瓣以及邻近的心内膜上。炎症局部初期呈灰白或黄白色的小结节状,而后逐渐增大且互相融合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物,重叠于瓣膜或附近的心内膜上,外观呈菜花样(图11.7,见彩插5)。
2.镜检变化 炎症早期心内膜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与脱落,其表面附着有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纤维素、少量细菌及嗜中性粒细胞组成。表现为内皮下水肿,内膜结缔组织细胞肿胀变圆,胶原纤维变性或呈纤维素样坏死。炎症晚期,可见心内膜或血栓性疣状物下面肉芽组织增长,肉芽组织向血栓内生长并将其机化,同时伴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二)溃疡性心内膜炎
溃疡性心内膜炎又称败血性心内膜炎,其病变特征是心瓣膜受损严重,炎症侵入瓣膜的深层并呈现明显的坏死和溃疡。
1.眼观变化 常见于二尖瓣,有时也见于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型,在家畜中以亚急性为多见。病变初期在瓣膜上出现淡黄色混浊的小斑点,以后融合成干燥、表面粗糙的坏死灶,常发生脓性分解而形成溃疡。另外,疣性心内膜炎时,疣状血栓发生脓性分解,脱落后也可形成溃疡,溃疡表面覆有灰黄色凝固物,周边常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小的隆起。病变严重时,可造成瓣膜穿孔,有时可损及腱索和乳头肌。
2.镜检变化 瓣膜深层组织发生坏死,局部有明显的炎性渗出、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肉芽组织增生,表面附有由大量纤维素、崩解的细胞与细菌团块组成的血栓凝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