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血液性缺氧
2025年09月26日
二、血液性缺氧
由于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Hb)含量减少,或Hb变性所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
(一)发生原因
1.贫血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及Hb含量减少。此时,血液的携氧能力降低,导致血氧运输障碍而引起缺氧。
2.血红蛋白变性 多见于CO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情况。
(1)CO中毒:CO与Hb的亲和力比O2与Hb亲和力高200多倍,只要吸入少量的CO,就可生成大量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Hb失去携氧和运氧能力而引起缺氧。
(2)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时,亚硝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在血液中可使低铁(Fe2+)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Fe3+)血红蛋白,失去运氧能力而引起缺氧。
(二)主要特点
(1)动脉血血氧容量、血氧含量降低。由于红细胞数与Hb含量减少或Hb变性,使Hb的携氧能力降低,而致动脉血血氧容量、血氧含量降低。
(2)动脉血血氧分压正常,静脉血血氧分压降低。此种缺氧时血量没有变化,所以动脉血血氧分压尚可正常,由于血氧含量减少,游离氧进入组织增加,故静脉血血氧分压降低。
(3)患病动物皮肤与可视黏膜不发绀。此种缺氧时,由于Hb变性,患病动物皮肤与可视黏膜不表现发绀。CO中毒时,皮肤与可视黏膜呈樱桃红色;亚硝酸盐中毒时,高铁血红蛋白呈咖啡色,因而皮肤与可视黏膜也呈咖啡色。